摘 要:“教育性與趣味性”是語文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探討語文教學的“教育性與趣味性”很有必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語文教學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育性;趣味性
當前,很多身在一線的語文教師都在積極地探討有關語文教學更好的方法,對語文教學的“教育性與趣味性”更是積極地進行了思考與討論。無疑,語文教學的“教育性與趣味性”能否得到發揮直接影響語文教學的效果,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本人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另外參閱了有關“培養語文教學教育性和趣味性”的資料,寫了這篇論文。在本論文中,主要探討“什么是語文教學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為什么要重視語文教學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怎樣培養語文教學的教育性與趣味性”三個問題,以求對語文教學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一、語文教學中“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內涵
在語文教學中,“教育性”是本質的一種特征,語文教師通過語文教學傳輸給學生一定的語文知識。另外,還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教導學生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教育的內容,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語文教學中教育性的內容和主要特點。
此外,除了“教育性”,還有“趣味性”的特點。語文教師講授語文知識,不應該只是一味地、枯燥無味地灌輸,而應該讓課堂生動活潑起來,多教授學生感興趣的語文知識,培養學生對待語文的審美情趣及綜合素養。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育性”與“趣味性”滲透在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趣味性很濃的講解,成功地教授給學生語文知識。這樣讓學生有很豐富的體驗,真正地讓語文學習成為一門讓人享受的課程。
二、為什么要注重“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教學功能
在語文教學中,“教育性”和“趣味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是評判語文教學實踐是否合格與優秀很重要的一個標準。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成長成才,教育學生成為一個綜合素質很強、能夠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缺失了教育功能的語文課不能稱之為語文教育,任何時候,教育性的功能是最本質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缺失了趣味性,語文教學才會成為枯燥無味的“灌輸”。這樣的教育方式,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甚至有可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反感。在這種情況下,不利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不利于踐行新課標的有關精神,不利于深化語文教學實踐與改革。
三、怎樣讓語文教學更好地達到“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效果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學會在語文的閱讀、寫作等各個版塊中,滲透進更多優秀的思想。不僅僅是讓學生單純地學習語文的表達,而應該將它與愛國主義情操、團隊意識、民族情感等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吸收有助于提高自己綜合素養與情操的東西。
其次,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避免“知識面窄”的現象,盡量讓學生學到多元化的語文知識。比如,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學點“四書五經”以及中國其他傳統文化知識。可以讓學生練毛筆字、學習朗誦、表演小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到的語文知識面會很“廣”,避免了狹窄性,受到的教育會更加廣泛。
然后,還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觀念,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語文的學習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而是終身的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可以讓學生一生保持一個學習的狀態,積累更加豐富的語文知識,為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關于趣味性的培養,要從課堂內容入手。在上課前,教師應該很充分地備好課,多準備有趣的語文趣味閱讀。還要借助多媒體的手段,準備更貼近高年級小學生的動畫素材,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讓他們獲得豐富的視聽體驗,真正地讓語文課堂“活躍”起來。多深入到學生中去,不要一直扮演一個“講師”的角色,而要傾聽學生的聲音,多了解他們感興趣的東西,真正想要的東西,不喜歡的東西,然后根據他們的反饋,來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避免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相脫節。
最后,多組織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根據高年級小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安排他們參加語文課外活動,多和社會接觸,讓他們的身心得到一個較全面的發展。不能以“分數”論一切,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特點。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進行不同的安排,避免“統一”的教育模式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綜合發展。另外,多給他們講一點時事政治的內容,讓他們融入這個社會中去,培養現代化的語文意識??傊?,語文的教學是一個很寬泛的范疇,要盡量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將學生培養成講文明、有素養的新一代小學生。
參考文獻:
郭云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J].科技創新導報,2012(06).
作者簡介:王明河,男,漢族,1974年11月出生,漢語言文學本科,現任職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中心校,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