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學科的魅力源于其無窮的想象力和表現力,而創新性就是靈魂。因此,美術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自由和多元的空間促進個性發展,讓學生自主學習和體驗,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綜合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創新性;發散思維;多元;個性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飛速發展,陶冶精神世界的美術教育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對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要。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處于比較活躍的時期,接受新鮮未知事物能力較強。在對美的印象形成、對感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對知識的多維綜合運用等促進個人發展的能力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對教材的充分把握,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基本知識以及美術技巧,更要注重美術文化,挖掘生活中的創新素材,寓教于樂,拓展想象空間。下面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應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運用多元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求知是學生的天職,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感興趣的新鮮事物探究可以帶動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就會愿意去積極的思考。教與學是一個師生的互動,大家共同網上下載、圖書涉獵等,既開闊了知識視野,也是一個感知、探究的過程。課堂作為一個信息全面展示的集合地,使資源共享;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搜集來的資料,通過錄音、視頻和幻燈片進行直觀教學,通過直觀的聽覺和視覺形象來感知探究,教學和接受效果比較好。教師以引導的方式啟發學生,優化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情緒與促進創新欲望。“當教學內容能夠以多種形式來呈現,學生能自由參與探索和創新,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思考不受限制時,學生學得最好。”
比如,在教學《獅子大王》時,筆者先播放獅子吼聲的錄音,讓學生根據聲音猜動物,喚起了他們對獅子已有的認知,但仍有分歧,由好奇求證激發學習興趣;然后通過CAI以短片和演示圖片的形式介紹獅子,從鬃毛、尾巴、牙齒等特征比較雄獅和雌獅的區別,分兩隊分別進行總結,然后選代表上臺發言,培養了細微觀察和敏銳思考的能力;根據各隊總結的突出特征制作獅子面具,并上臺表演“森林之王”的各種動態,由全體學生互相評價。從認知到實踐,從整體到細致,最后的面具制作既鼓勵個人自主創新能力,又主張團隊協作,全體互評也體現了評價標準的多樣性。
二、通過自主學習培養獨創性,保護個性
因材施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小學生是最靈動的藝術家,潛在著自己的藝術個性,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給學生充足的自由空間,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求知,只有充足的想象力才能不斷創新。
在寫生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多角度觀察,在此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情緒,有獨創性的創作;在涂色過程中,教師可以講解和演示顏色的神奇,紅色代表熱情、歡愉,綠色代表美麗、優雅,藍色代表博大、睿智等,學生根據自己的意境和感覺會涂出不同的色彩。同一座山可以畫出不同的風景;同一個蘋果可以涂出不同的味道;同一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生活……采取非單一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真實地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保護個性,尊重孩子的眼光,欣賞其獨到新穎的呈現,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富有創新性地創作。
三、讓發散聯想成為創新的閃光點
小學生由于經驗積累和知識層面的限制,在創作時會比較局限,發散聯想是鍛煉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方法。教師要適當的引導,由熟知的事物出發先去理解,然后再去創造。平時可以多做一些基本的組合添加、變形練習來鍛煉發散思維。比如,對正方形添加就可以變成卡車、房子、手帕、電視等,如果再夸張一點的聯想也可以是魚或者大橋等。
在難度上升之后,比如,在教學《字母的聯想》時,筆者從挑選象形的漢字出發,比如“田”“美”等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和傳承,將其帶到開始思考的環節;然后再過渡到拼音,展示一些設計的字母由學生猜,并鼓勵學生運用聯想進行字母設計,采取積分制調動課堂氣氛,也使學生對自己設計的字母產生興趣;布置作業設計自己的名字,或為學過的單詞設計聯想的故事,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字母和漢字。發散的聯想很好地活躍了課堂,訓練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另外,讓學生對大師作品進行臨摹,也可以有效地鍛煉創造性思維和表現手法。比如,梵高特別運用對比色彩來體現情感,畢加索的抽象畫派風格等會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構思意圖。在積累更多繪畫經驗后嘗試多種風格的創作,打亂一貫直接的、平鋪直敘式的設計,換個角度去思考,發散聯想思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迸發靈感,更快更好地誘導學生創作出新奇、有趣的作品。
四、由實踐完成創新性的表現感知
美術是技法與情感的融合,要讓學生了解到藝術是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對客觀事物進行概括和取舍,使畫面得以提升,是一個體驗、總結、再提煉的過程。如果長期憑空想象會使創作單一化、概念化,沒有想象力。無論是手工還是寫生都要在以現實生活為靈感的基礎上再升華,結合主題先創作再添加,使作品生動、真實,而不乏創意。在學校舉辦的“植物寫生”大賽中,學生從生活中受到啟發,找到了靈感,選擇自己喜歡的花草樹木寫生,然后再根據教師提供的珍稀動植物以及自己的想象豐富。這樣一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和繪畫能力,連整體布局的設計也得到了鍛煉。
在工藝美術課上,學生不僅要練習繪畫,還要自己動手制作,使得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各方面綜合發展。如,在《生活日用品聯想》一課中,讓學生利用廢舊的生活用品,如筆筒、掛歷、溫度計等聯想設計出自己的作品,將設計的形狀畫好、剪好、組合粘貼,再仔細拼貼成成品,做成送給媽媽的禮物。在競爭激烈的評比中,學生熱情高漲,更加認真。
美術學科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培養學生的美學情趣和設計,而且能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小學美術教學需要大膽改革和嘗試,以課堂作為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陣地,用多元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興趣,保護個性發展,引導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積極運用所學知識,將發散聯想思維帶來的靈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其成長為祖國需要的綜合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關文慶.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2(12).
[2]陳利萍.從心開始,教育要與時俱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2).
[3]孫傳云.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林區教學,2010(02).
[4]秦鵬.淺析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2(04).
作者簡介:倪小娟,女,1986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胥口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