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而寫周記是讓學生積累生活寫作素材的一種好形式,但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對寫周記充滿新鮮感,到高年級對寫周記越來越乏味,有了十分明顯的變化,周記質量明顯出現了許多問題,失去了原本的重要意義。
下面是對我校五、六年級共12個班級的638名學生的周記情況調查,關于存在問題的分析如下:
根據調查結果我發現,學生之所以到了高年級將寫周記當成一種負擔,較三、四年級存在選材不鮮活、內容陳舊重復、寫不長等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心中對于周記題材的匱乏,正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樣,缺少了寫周記的汩汩“源泉”,當然會應付了事,失去寫周記的興趣。針對學生的這個問題,我打算將三年級寫作起步時,強調周記練習的寫實性概念淡化,從改變周記的形式入手,不限體裁、內容、風格,提倡周記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重新充滿新鮮感,增強寫周記的動力。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努力,我總結出了以下幾條可以讓學生的周記內容變得豐富多彩、精彩紛呈,操作性和持續性強的形式“妙招”,供教學一線的小學高段語文教師們參考:
妙招一:挖掘學生的興趣點,深化題材的系統性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周記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寫作材料都源于生活。所以,我們要盡力喚醒學生的生活需要,激發他們對寫周記的興趣。特別要注意引導他們親近生活,注意生活中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從而觸于目,感于心。這樣,貼近生活,更貼近自我,學生才能在真處看,細處察,無處找,才能主動地去探求并挖掘生活中的獨特感受。
妙招二:搭建語文教材單元專題與周記練習平臺
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專題,單元中的每篇課文都與這個專題緊密結合,于是我想正好利用這一點,每上一篇新課,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練筆,練筆的內容正好為學生的周記提供豐富的題材,并從模仿入手,讓學生選擇單元中的其中一篇進行模仿,這樣學生也就有形式可依了。
妙招三:抓住心理契機,開辟“知心姐姐”專欄
根據高年級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學生開始對生活中的人或事都比較敏感,從而形成自己的主觀意識或想法,從而經常會有煩惱和困惑產生,針對這個規律,我在班級里開辟了“知心姐姐”專欄,讓學生把學校里或家里的一些想說但不敢說的話寫進周記,與教師進行心靈的溝通,這時教師的角色已經不再是站在講臺上的威嚴角色,而是變成了仿佛鄰家姐姐那樣親切的、可以真心對話的“知心姐姐”,學生的心門便會打開,此刻他很想傾訴自己的心聲,迫切需要得到幫助,那么不用任何技巧的指導,也會文思泉涌,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妙招四:巧用班級“金題材箱”,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們都知道,要寫好周記,平時的題材積累是十分重要的。但好的題材可能不是在寫的時候產生的,往往是日常生活中,不經意的一瞬間發生了一件十分好笑、好玩或有意義、很感動的事情,所以養成良好的積累題材的習慣很重要,可實踐起來卻很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班級里建立了一個“金題材箱”,請細心觀察生活,認真開展課外閱讀,將生活中發生的或課外中讀到的、認為好的題材填好“題材卡”投進去。
最后,我會每周挑選好的周記在班上朗讀,每月出一期《班級周記集萃》,并挑選優秀周記,張貼到班級的成長園地里,算是在板報上“發表”,讓大家互相交流、欣賞和借鑒,對一些情文并茂、出類拔萃的習作,我還會親自動手幫學生修改、打印,往??蚩h市級報刊推薦投稿,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再也不用為寫周記的內容犯難,反而會因周記形式的多樣化而愛上寫周記。
參考文獻:
周慕燕.讓學生“說”活:淺議小學語文口語交際[J].課程教育研究,2012(29):132.
作者簡介:王芳,女,1983年7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浙江省紹興市東湖鎮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