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強調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鍛煉。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小學英語課堂真正“活躍起來”,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感,成為擺在眾多英語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教改難題。基于上述背景,提出了“體會過程,驗證實效”這一教學思路,詳細探討了“體驗性”教學方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策略,以期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給出一些借鑒。
關鍵詞:小學英語;體驗性;教學實效
一、體驗性教學簡述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他的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教育真理,即: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體驗感十分重要,一旦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然便會被激發起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能大大提升。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更應注重通過“溝通、交流、對話、訓練”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感”,多元化激發學生在“體驗”情境中的學習興趣。“體驗性”教學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思路,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認真備課,設計科學、合理的課堂流程,并將學生的體驗性學習過程作為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完成好課堂的每一個環節。
二、體驗性教學的具體策略
小學英語教學應注重“體驗性”的滲透,而教師也應采用科學、合理的策略,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英語課堂教學的樂趣,從而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以下,我將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小學英語課堂中實施“體驗性”教學的具體策略。
1.創設演繹場景,體驗“演學一體”樂趣
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至關重要。在體驗性教學的背景下,教師理應為學生創設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間,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體驗”到英語理論知識的樂趣。筆者認為,在英語課堂教學環節中融入“演繹”的手法,讓學生在自我演繹的過程中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是一種很好的教學策略。在日常的教學環節中,我也經常應用角色演繹、團體扮演等方式讓學生“體驗”英語課堂的真實性,讓他們能夠在親力親為的演繹過程中掌握看似枯燥的語法、單詞信息。
例如,在上海牛津英語4B的“Look!”一單元的教學中,我將基本的詞匯對學生做初步講解后,便通過“創設演繹場景,融入體驗環節”的模式開展教學。
在向學生講解場景演繹的基本過程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及角色分配,如,設置圖書館、書店、操場等場景,讓學生扮演老師、購書者等,學生聽到自己要上臺表演,興趣會大大地激發,同時會積極地參與其中,給學生一個貼近現實的情境,如,向“This is a library,we can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Peter is in the classroom,he is writing.”等,接下來的角色演繹中,學生興致盎然,不僅“各盡其責”,還很好地履行了各自角色的功能,通過演繹教學,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增強,口語對話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我則站在一旁給每一組同學的演繹打分,并適時給出一些提示及建議。
“演繹教學”是一種較為新穎的嘗試,在英語教學環節中,它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演繹教學創設的場景,同學們真正“體驗”到英語教學親身實踐的味道,實實在在地“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體驗性教學的效果得到充分展現,“演學一體”的樂趣發揮到極致!在演繹教學的引導下,小學生能夠深入地融入教學情境中,通過角色行為扮演快速進入課堂角色,并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愉悅的環境中獲得對英語知識的認知。
2.創設視聽場景,體驗“感官交融”情趣
在體驗性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元化的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也是一種實施教學過程的有效手段。筆者認為,借助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設一個視聽場景,讓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驗“感官交融”的情趣,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教學策略。例如,筆者在英語課堂口語教學中,如,在上海牛津小學英語的教學中,一年級下冊有“New year”,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英語表達的場景,我便創設了有效的視聽場景。通過播放動畫視頻,如,一個小女孩聽到親戚朋友拜年敲門的聲音,問“Who’s coming?”“uncle,aunt”等。進而引發在見面時的“How are you?”等英語口語交流,在接下來的課程環節中,學生間會討論更多相關的話題,在視聽內容的刺激下,同學們的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真正“體驗”到英語教學的“情感化”刺激,而通過問題討論、發表見解,也讓自己的口語表達、交際能力得到提升!因此,“通過多媒體資源,激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是另一種體驗性教學的外在反映。
借用視聽元素,構建體驗性課堂也是現代教育技術思想得以充分應用的真實反映。現代教育技術思想背景下,強調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設施,構建動態、生動教學場景,依靠科學、有效的教學工具去引導學生的思維模式,幫助他們進入課堂的教學環節中。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應學會將現代教學技術與“體驗性”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讓學生能夠在兩者的互動狀態下找到課堂學習的契合點,提升自我的學習效率,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體驗性教學”考驗著教師的課堂設計能力,同時,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主導,將“體驗性”教學思路融入每一個教學環節中,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英語知識的魅力,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魯子問,王篤勤.新編英語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唐碩頤,女,1988年10月出生,本科,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實驗小學,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