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探究意識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適合未來發展需要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課堂教學,在解決這一問題過程中,誘發認知沖突,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知識,得到成長。
關鍵詞:歷史教學;探究意識;培養方法
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意識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手段,展示一些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圖片和文字材料,進行直觀的教學,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更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新課的學習活動中去,讓他們從心里愿意和老師及同學一道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二、提出問題,培養探究能力
學習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是探究學習的前提條件,沒有問題就沒有探究活動。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具有挑戰性、開放性,有探究的價值,如,學習《中外的交往與沖突》一課時,引導學生探究鄭和成功遠航時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和倭寇入侵的危害時,分別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假如你是即將遠航的鄭和,你將做好哪些準備,才能保證遠航的成功?再假如:你是當時生活在東南沿海的一個居民,倭寇的入侵對你的生產生活有什么影響?這樣的問題,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才能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以及探究問題的能力,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營造氛圍,留出探究空間
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好的可供探究的問題,是培養學生探究意識的良好開端,但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對問題的探究能否深入進去,還需要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因此,導致對問題的認識沒有達到深入,和預想的效果有差距。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必須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間,而開放的課堂則是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有效保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驗,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只有理解掌握了思考方法,獲取了學習的經驗,才能成為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
總之,學生學習的主戰場在課堂,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地去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使之,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綜上所述,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每一位歷史教師都善于在課堂上用心思考,根據不同的內容創設教學情境,給久遠的歷史文化賦予情境化,學生一定會愛上歷史學科,我們的歷史課堂也一定會充滿生機!
作者簡介:許永奎,男,所在單位:吉林省松原市教育裝備與教材管理站,研究方向:歷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