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后進生的教育要及時抓,把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他們自身潛在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達到感化和轉化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轉化;充滿愛心;課外輔導
后進生是和優等生相對而言的,后進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品行或學習等方面暫時落后的學生。一般來說,在小學階段,年齡越高,后進生越多。如果不對他們進行教育,就會成為班級中的“害群之馬”,甚至危害社會。因此,對后進生的教育要及時抓,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那么,如何做好轉化后進生工作呢?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必須深入了解我們的教育對象,區別后進生類型,對不同的后進生采取相應的教育方法。下面談談自己的幾種做法:
一、對后進生要充滿愛心
后進生看起來散漫無常、不求進取、惹是生非,其實這些反常的表現里,蘊藏著強烈要求得到別人信任和尊重的愿望。因此,教師對后進生不能歧視,只有誠摯的師愛,才能彌補他們心理上的缺陷,消除他們心理上的障礙。作為教師,只有真心實意地去愛學生,才能精雕細刻地去塑造他們的靈魂。愛是學生普遍具有的心理要求,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里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在一個班級里,品學兼優的學生每個老師都喜愛,但對于那些調皮搗蛋、成績不好的學生,能做到時時用師愛去關心他們,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對于這樣的學生,老師要滿懷熱情地關心他們,愛護他們,應多給一些“偏愛”。學生廖某,從小父親病故,母親改嫁,不完整的家庭讓他“破罐子破摔”,成為一個典型的后進生,在發放“特困生救助”時,有些老師和學生反對救助他,但是我還是將他列為“特困生救助”對象。這一做法不僅讓廖某深受感動,還使班上其他后進生感受到了溫暖。多年來的工作實踐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要轉變后進生,只有在他們身上傾注無限的愛,才能在實際工作中迸發出深深的情,激勵他們的上進心,以自己的言行去打動他們的心,達到感化、轉化的教育目的。
二、對后進生要給予課外輔導
所謂“后進生”就是那些智力發育正常,在目前的學校教育活動中,由于受到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學習成績落后。為了提高成績,對后進生要給予課外輔導。而課外輔導是課堂教育的延續和補充,是教學的一種輔助形式,是因材施教、指導學生學習進步的有效方式,教師應深入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分類,根據不同的指導方法,對后進生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輔導活動。我對后進生的課外輔導主要著重于兩個方面:一是課業輔導。課業輔導主要是針對后進生知識上缺陷補缺補差。二是學習技能輔導。必要的學習技能與學生的學業成績密切相關,根據后進生在學習技能表現上的不足,我幫助和輔導后進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制訂學習計劃、課前認真預習、課內專心學習、課外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等。因此,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我對后進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在課堂上,我優先讓后進生回答問題,哪怕有一點進步,我就加以鼓勵,給予表揚,同時優先讓他們上黑板板演,發現不足及時糾正,優先給他們批改作業,采用當面批,邊批邊訂正的形式,多給幫助。課下,給他們個別輔導,予以“偏愛”,并注意加強和指導后進生學習技能的訓練,逐步提高后進生學習的有效性。
總之,轉化后進生的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要真正做到和他們心貼心,心心相印,必須處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引、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打開他們的心扉,才能引起他們心靈的顫動,才能引起他們情感向著積極的方向轉化。
作者簡介:廖傳長,男,漢族,1960年6月出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小學高級語文教師,現任安徽省望江縣新壩中心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