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學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語言工具,培養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對于英語老師來講,應當掌握好提問的設計技巧。只有老師會問,學生才會問。
關鍵詞:質疑;課堂提問;英語會話;學生提問能力
一、培養學生用英文提問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是社會交際的需要
隨著國際大市場的形成,英語口語越來越受重視。英語的初學者都有盡快能夠與他人交流的強烈愿望。而主動交流的能力是人際交流持續進行的基本保證。所以,學會提問是我們生存交往的主要條件。
(二)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提問能力”,讓學生掌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能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逐漸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促進學生主動用英文提問的策略
(一)營造寬松氛圍,讓學生“敢問”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創設一種寬松、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案例1】在教授What would you like for supper?這內容時,發生了這樣的小對話:
T: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supper?
S: Excuse me, how to say “蛋炒飯” in English?
T: You can say Fried rice with egg.
S: I’d like some vegetables, fish and fried rice with egg.
教師解決了小男孩的問題,并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其他學生也不甘示弱,都紛紛大膽地向老師提出心中的疑惑。
(二)提供提問機會,讓學生“想問”
1.設計情境,引發提問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言語情境或模擬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組織思維,激發表達思想的能力。
【案例2】在教學“A Birthday Party”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一張Jason的朋友為他慶祝生日的圖片。讓學生通過看圖片突出與Birthday Party有關的問題。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
S1:How old is Jason?
S2: What is the gift?
S3: Who is Jason’s friend?
…
由此證明: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設法去尋求答案,在積極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學生就會不斷產生一些新的問題,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發問。
2.建立信息溝,按需而問
“信息溝”的一個主要特點是信息的不可預見性及交流雙方存在信息差距。有了這個信息差距,學生就能帶著好奇心積極主動地進行提問。
【案例3】在學習重點句型“Is there/Are there...?”以及“What’s in/on/near...?”時,有位教師設計了兩張不同的臥室圖,并將其分別發給同桌的兩個學生。學生便以此展開了如下對話:
A: Hi, What’s in your bedroom?
B: There’s a bed, a desk and a bookcase.
A: How many books are there in your bookcase?
B: About150. What’s in your bedroom?
A: Guess?
B: Is there a doll on the bed?
A: No, there isn’t.
B: Are there any clothes on it?
A: Yes, there are.
兩個學生因不知道對方的臥室情況而產生了相互詢問對方的欲望,使得整個對方更具有真實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以激發學生產生問題為一個教學過程的開始,以產生新的問題為一個教學過程的終結,使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作者簡介:李婧,女,1988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研究方向:小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