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中職德育課教學創新的角度出發,運用職業滲透型教學模式,以課堂活動為載體,以職業化的學習內容為依托,以提升學生職業意識與職業精神為宗旨,讓學生在德育課的學習過程中完成從“校園人”到“職業人”的轉變,以更好地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促進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
關鍵詞:中職德育課;職業滲透;職業化學習模塊
中職德育課職業滲透型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呈現的是職場化的情境,將生活或職場的內容前置,通過課堂學習過程,將課堂知識與課外生活鏈接;同時在學習過程完成后,能為學生后置的未來職場生活提供有意義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在從校園走向職場的過程中,順利完成角色的過渡與專業的應用。具體實施如下:
一、整合教學資源,提煉為職業化學習模塊
中職德育課涉及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都是從提升學生的職業意識與職業精神出發設置的,以落實到自身的職業行為上,主要包括:職業生涯規劃——學生的規劃意識的學習模塊;職業道德與法律——培養學生的職場意識與法律意識的學習模塊;政治經濟——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國家意識、競爭意識的學習模塊;哲學——培養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學習模塊。從內容看,中職德育課課程本身已指向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已融合了職業意識與職業精神養成的素材,學生在有效的學習過程中,能收獲潛移默化的職業滲透。因此,德育課教師只要通過有效的學習引導,在課堂內外就能起到良好的職業教育作用。
二、“走出去”與“引進來”的課內外實踐活動,讓德育課職業滲透富有生命力
德育課職業滲透式教學模式的采用,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鏈接起學生課堂內外的生活,為學生的發展架起橋梁,而不是讓德育課孤立地存在于中職學生的生命的某個階段,實踐活動就可以很好地將課堂內外串聯起來。
德育課“走出去”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帶著關于職業的思考走訪企業(工作領域),下到職業現場,真實體驗職場生活;走向社區(生活領域),將所學的職業知識與技能服務于生活;接觸優秀畢業生故事,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意識與職業能力,更快地完成從“校園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變,這是德育課職業滲透的有效過程。
德育課“引進來”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活動,在身臨其境、耳聞目睹的前提下,將實踐和體驗中積累的感性材料充分利用與開發,在課堂中形成學習內容。
三、本土化、本校特色的課程開發,讓職業滲透式教學模式日趨成熟
本土化課程——以溫州的現實大環境和條件為背景,以學生現實生活為中心,根據學生專業發展的需要,去選擇、開發、實施具有溫州人精神的課程:通過文本模擬的形式,讓學生回望祖輩們的創業之路,在一頁頁“聆聽”“講述”的過程中,點燃學生的創業熱情與強烈的職業意識,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未來職業的選擇與挑戰。
本校特色課程——基于溫州當地的社會生活和學生專業發展,根據我校的特色所開發的課程。作為中職學校,側重服務行業的職業學校,培養出了很多服務行業的優秀人才與領軍人物,他們的成長故事是學生可以學習的良好素材。
總之,在中職德育課教學過程中進行職業滲透,需要德育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創新,跨越“學”與“用”的界限,使學生的學習內容具有實用性、生活化、職業化,讓學生可以在中職德育課學習的階段,完成“校園人”到“職業人”的轉變,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于康平.杜威與素質教育[J].文教資料,2008(01):122.
作者簡介:林介月,女,1980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浙江省溫州市華僑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溫州華僑中學),研究方向:中職德育課有效教學之課堂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