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德育工作中,要深入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要注重德育工作“知與行”的結合,強調德育的“行”,在“行”的環節上要能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使學生“樂行、會行、能行”;要注重將德育工作貫穿于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注重德育與社會大課堂的結合,樹立大德育觀念;注重借鑒古今中外道德典范,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使學校的德育真正落到實處,達到教育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德育工作體系;大德育觀;主體性;實效性
目前,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德育工作方式較為單一,學生接受程度不高的現象,也存在著重認識,輕行動;重灌輸,輕實踐的情況,影響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限制了學生品德行為的成長。因此,在探索德育工作有效方法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注重德育工作的目標性和方向性與可操作性的結合,構建多渠道的德育工作體系;二是應徹底解決好德育工作模式中的“認識—意識—行動”中“行”的作用,注重學生的參與,著力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從學生的思想需求和心理狀況的實際出發,只有這樣才能使德育工作在現實中更具有說服力和實效作用。
一、注重德育工作“知與行”的結合
在以往的德育中,強調了“知”的作用,但將思想品德教育與政治教育聯系起來,過多地強調政治性,沒有注意到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維方式,在“行”方面的要求和做法不明確性。然而在實際中,“行”是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環節,是直接指向培養學生德育目標的。在實踐中,能否使學生把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轉化到道德行為上,即認識—意識—行動第三層次中的“行”,是關鍵所在。在“行”的環節上使學生“樂行、會行、能行”。
1.利用道德行為的誘發點,促使學生道德行為的形成
小學生模仿性強,所以可采用樹立榜樣的方法來激發學生道德行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自覺仿效模范人物的行為,自覺控制不符合榜樣標準的行為。
2.運用道德行為的規范點,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道德習慣是人的道德行為通過反復實踐而形成的一種定式,所以在德育教學中要使道德行為由偶然性變成必然性,克服只在課堂教學中起作用,出了校園不管用的短期行為。
二、注重德育工作多渠道教育
1.注重抓好學生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我們知道,知識是一個人一輩子也學不完的,但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那是終身受益的。因此,學校有責任通過常規教育的開展,讓學生遵守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讓學生懂得維護校規、校紀、校風,在日常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動習慣。同時,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養成教育規范訓練,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行為觀念,養成合格的行為舉止,并對在學生行為規范方面出現的不良現象,進行檢查督促,及時反饋,給予正確指導,使之化為自身進步的動力。特別在后進生輔導工作中,要做到不等待、不放過、不歧視,對后進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要注意帶動其他學生幫助后進同學共同進步。
2.注重學生自主管理的教育
學生自主管理是突出人本觀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能力的一種方式,也是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從思想到行動內化的一種有效途徑。行政管理是學校工作必要手段,但管理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不管理,當然并不是指可以放任自流,而是要有一個高層次的自主管理,這要比僅通過外力去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有效的多。學生參與管理,增強學生參與意識,通過各種教育活動的開展,體現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也能充分挖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潛能,達到發自內心的自我規范,從而成為自覺行動。
三、注重德育工作貫穿于校園生活
在學校德育實踐中,德育活動都有許多不同形式的模塊教育,但在設置具體的模塊進行活動時,必須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德育工作貫穿于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之中
德育工作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載體的。因此,各科教學都是進行德育的有效途徑。如,語文課中的在講授古詩或文章的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課中有關于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教育;美術、音樂課可以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的美的情操;社會公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起到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作用。另外,利用數學課教學過程要求學生掌握自然規律,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方式這一特點,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勞動技能課上則可以開展自己動手、自己設計美化教室活動。
2.德育工作貫穿于校園學生活動的開展過程中
學校一周一次的升旗儀式,要精心策劃,營造莊嚴、肅穆氛圍,并安排系列化、有針對性的演講,使每次升旗儀式都能讓學生受益;主題班隊活動,可以讓學生自我組織,安排表演,教師適當點撥,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
3.注重借鑒古今中外道德典范,培養公民意識
學校的德育工作,應該注重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本土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吸收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借鑒古今中外道德典范,吸取其精華。學校通過組織觀看優秀影片、閱讀書籍等方式,讓學生接受良好的道德影響,使學生懂得道德規范與民族興衰密不可分,一個國家要強大,首先每個公民要有道德意識,有道德行為;懂得要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繼承民族傳統,發揚美德,使自己成長為一個愛國的、有社會公德、知文明禮儀、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小學德育工作是一項基礎性的、長期性的教育工作。要充分看到德育工作在小學教改和素質教育發展中的核心作用。一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賴于人的素質提高,而人的素質提高則有賴于教育的提高。我們要積極探索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接受的德育方式,牢牢把握時代脈搏,抓住機遇,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人才,達到我們育人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王曉堅.試論小學德育教育的誤區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9):53.
作者簡介:師琦,女,1960年10月出生,大專,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荔園小學副校長,研究方向:品德與社會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