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夢”與思想品德教學密切相關,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始終貫徹“中國夢”教育。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中國夢
“中國夢”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密切相關,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始終貫徹“中國夢”教育。當代中學生是踐行“中國夢”的主力軍。作為主力軍,必須增強自己的本領,增強本領就要加強學習,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既要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又要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
要教育學生懂得個人夢與“中國夢”的關系。實現“中國夢”是我們實現“個人夢”的前提,實現“個人夢”可以為實現“中國夢”凝聚強大的力量。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中國夢”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要教育中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和長處來確定自己的前進方向,要磨礪堅強意志,主動在艱苦的環境中鍛煉自己,要把個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發展結合在一起,把個人夢和“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個人的理想才有堅如磐石的根基,為了理想——“個人夢”的實現,要不屈不撓、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全力以赴。中學生要把對“中國夢”的向往、追求轉化為學習、生活、工作的動力,必須勇擔歷史使命,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鍛煉身體,掌握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領,培養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艱苦創業精神,使個人夢為“中國夢”積蓄能量。
要引導中學生開展紀念革命先烈活動,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弘揚先烈精神,增強奉獻意識,以實際行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自覺履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牢固樹立踐行“中國夢”的崇高理念,以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做“中國夢”的參與者和書寫者,為成就“中國夢”作出自己應有的一份貢獻。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育中學生懂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要教育中學生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求知精神、科學精神、服務精神、志愿精神、開拓創新精神,知難而進、百折不撓、迎難而上、團結互助,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譜寫中國精神的新篇章。
實現“中國夢”必須依靠中國力量,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教育學生認識到我國56個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的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和精神財富。中學生要熱愛人民,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自覺自愿地服務人民、奉獻人民,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要教育學生懂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要不斷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學生的頭腦,引導學生努力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思想品德教師要深刻認識到中學生踐行“中國夢”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長期性,把它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貫穿思想品德教學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朱小蔓,梅仲蓀.道德情感教育初論[J].思想·理論·教育,2001.
[2]胡云琬.思想品德課與中國夢教育[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3.
作者簡介:田佩錄,男,1964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甘肅省臨洮縣劉家溝門初中,研究方向:教師對學生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