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希望得到尊重與重視,并且對自己的行為也有了較好的掌控能力,這些變化就是開展班級德育管理的基礎與條件。
關鍵詞:班級;德育建設;嘗試
從初中升入高中的學生在許多方面有了很明顯的變化:從注重自身的外貌、言行舉止,向注重自身思想、道德轉變,結合高中生的這些變化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班級德育建設,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說的德育嘗試就是感恩教育,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雖然說高中生從初中升入高中在其生理到心理有了顯著的變化,但其思想還處于一種似懂非懂的懵懂狀態,一種似明非明的昏暗狀態,這個認識能否向正確的方向轉變將會影響學生的人生走向,為此作為班級管理的引導者與服務者的我是不敢掉以輕心,從細微處入手,從身邊的事實說事,讓學生自己感悟感恩的力量。記得那時我剛帶這屆高一(3)班時間不久,我班一名同學的父親在九月份去工地打工,不小心從五樓支架上摔下當場死亡,說實話此后一段時間這名學生我以為他會明白現實,努力讀書,但成績依然墊底,為此與班委商量共同做了一期“母愛如水”的主題班會,請他說說他與他母親的真實故事,他先是抽泣,后是號啕大哭,在場的所有人無不感動,雖然很殘酷,但他在周記中寫道:老師,我明白你的意思,讓我不要抱怨生活、放棄生活,讓我善待自己和母親,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我欣慰!
另外一個不得不說的德育嘗試就是培養勤儉節約的品德。
勤儉節約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高中生必備的優秀品質,國家、社會、學校都在倡導勤儉節約,但高中生“面子”薄,自尊心強,為此,我試著“劍走偏鋒”,動員學生撿垃圾,那將是一筆不菲的收入,還能搞好校園環境。但要讓高中生撿垃圾,難!采取多種措施,第一次收入四十六元班費,全班高興,此后也就順理成章成為習慣。在活動中學生品嘗到了勞動的快樂,也體味到勞動成果的滋味,理解了父母的辛苦,再也不用花專門的時間大講特講勤儉節約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我堅持!
最后一個要說的德育嘗試就是關于品格。
作為成人的我們都明白,那就是到現在我們已經記不起曾經的許多,但有些事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就是我們在上學時學到的東西——品格,它是一個人道德素質的核心。同樣我們教給、傳授給學生的又有多少是學生能記住的?相信也就是品格。比如,善待他人、善良、寬容、自信、自立、樂觀、堅韌、無私、平和、尊重他人、樂于合作、與人分享、勇敢、自制、擔當等等。韓愈在《師說》一文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想來教師傳的就應是品格之“道”也。我堅信!
作者簡介:季有龍,男,1976年12月出生,就職學校:大通縣第四完全中學,從事中學思想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