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教媒體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電教媒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科學地運用,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充分地引起好奇心,使他們勇于積極地探索未知的新領域,而且對于擴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老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有著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電教媒體;小學數學;應用
電教媒體教學是近幾年來新興的教學方式,它是指使用現代化的設備、儀器,通過對信息的儲存、傳輸、調解和再現技術所進行的教學。在傳統的小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單調的講解容易使課堂教學無聊乏味,在促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構建有效的教學情景方面都有欠缺,電教媒體教學彌補了這些。電教媒體的優點是圖文并茂、化抽象為具體、聲像結合、表現逼真等。這些特點不但可以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更能使學生輕松地理解和掌握,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都顯示出電教媒體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電教媒體教學的直觀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幾何形體概念的建立是抽象的。借助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或看到的具體事物結合幾何圖形,再通過視頻的方式直觀立體地把抽象的幾何圖形更生動、更具體和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例如,我們在教授小學二年級課本中的《觀察物體》這節課的時候,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觀察物體是學生經常犯的錯誤。為了使這個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在教學中設計了下面的教學情景:制作一組三維立體效果圖,在屏幕上演示物體透視旋轉圖的畫面,讓學生注意觀察不同方位看到的畫面效果,結果大多數學生非常肯定地得出從左側和右側看到物體的畫面是不一樣的,對學生得出的結論,不要隨便地肯定與否定,要讓他們展開討論,通過學生的畫圖、比較、討論等多種驗證方法,讓他們得出正確的結論。討論結束后,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得出結論,可再次利用電腦屏幕,顯示旋轉物體透視畫面圖(這次的旋轉速度較慢些),要求學生注意方位變化時圖像有什么變化。學生目睹著方位慢慢地發生變化圖像也因此發生改變,同學們便可明白“從不同的方位看到物體的圖像也不一樣”的道理,使學生的認識統一了,而且也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更好地使他們掌握了所學的知識,也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二、利于小學數學教學重難點的掌握,并能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要想使課堂變得生動富有活力,降低語言表達不便造成的不利影響,節省教學時間,就要將課堂的重點、難點牢牢把握,再結合電教媒體的教學課件,使得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地看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將復雜的教學內容簡單化,將深難的內容通俗化,將深奧的問題平常化,學生自然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以小學二年級建立除法概念為例,學生最難掌握的是如何區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可以很明確地區分其不同點,使學生實際觀察,親身體驗,概念掌握是十分清楚的。
由于電教媒體在演示的同時,學生的思維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地運行著,學生和老師的課堂互動處于積極的狀態中,不但調動了課堂教學的氣氛,還加大了知識的輸出量和學生的接受信息的量,所以這種教學形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因此,課堂教學離不開電教媒體的輔助,但是,電教媒體也代替不了傳統教學,只有兩者有效結合,相輔相成,揚長避短,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作用。
三、為使電教媒體教學手段更好地在教學中應用,需要思考的方面
1.利用電教媒體教學時,要多和學生溝通和互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時,老師的注意力和精力會集中于對多媒體的操控之中,有可能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雖然在運用電教媒體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如果在運用電教媒體教學時忽視了學生提出的問題,忽視了與學生教學互動,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償失,這不但違背了運用電教媒體的本來目的,而且也使課堂教學從傳統的“人灌”到電教媒體運用的“機灌”,這和填鴨式教學沒什么兩樣。因此,老師在教學中不但能根據教學進度很好地操作電教媒體,也能注意到學生的需要,實時地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互動,只有這樣才能使電教媒體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
2.運用電教媒體教學要提高自身能力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技術不斷更新與發展,電教媒體也不例外,也會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實踐的運用不斷地改進和出新的產品。這就要求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使自己具有掌握這種技術的知識和能力。因此,老師在平時要多多學習相關的知識,不斷地進行職業培訓,從而形成老師自己運用電教媒體的能力。在具備電教媒體的能力后,在教學中還能與傳統的教學相結合,傳統教學也不是一無是處,沒有優點可取。
綜上所述,如今的電教媒體被廣泛地應用到傳統教學中,有了電教媒體的輔助,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應不斷反思,在電教媒體的應用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分析電教媒體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總結經驗和方法,更合理、更科學地運用電教媒體教學,發揮其優勢,使其更有效地服務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