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農村,到了高年級,學困生要占一大部分,其實這些學困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成績,教師唯一要做的就是想方設法把這些學困生轉化過來,運用有效的轉化措施,以便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農村;學困生;高年級;有效;改錯
一提到學困生,誰都比較頭疼,他們基礎差,知識缺漏得多,對新知識又學不進去,我們要想方設法把這些學困生轉化過來,運用有效的轉化措施幫助學困生改錯,以便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那么,到底如何轉化才更加有效呢?
學困生的直觀表現是有差異的。只有充分地了解了他們,我們才能對癥下藥。我以自己任教的六年級作為調查研究的對象。我覺得有這樣幾種類型的學困生:一是基礎知識不過關。小學數學是中學數學的基礎,是一門系統性強、邏輯性嚴密的學科,數學體系的嚴謹性,運算的精確性,推理的邏輯性,要求學生必須有扎實的基礎。實際上,一部分學生數學知識根本不過關,該記住的知識沒有記住,該掌握的內容沒有掌握,久而久之,一串串似懂非懂的知識點在心理上長期積累,成為學習上的“攔路虎”。二是學習方法與習慣不當。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學習習慣與方法的不當,嚴重阻礙著數學知識的學習,影響了學習的效率,導致成績不理想。三是思維能力發展滯后。俗話說十個手指頭伸出來有長短,每個人的智力水平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有些學生由于智力因素,思維能力發展滯后,數學成績極差。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因人而異,通過有針對性的策略與方法促進學困生的長足發展。
一、關心愛護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這告訴我們,作為教師首先要關心愛護學生。一般來說,學困生的自尊心是脆弱的,雖然他們對所犯的錯誤顯得毫不在乎,但是他們的內心常常會迸發出要求上進的火花,渴望老師夸獎他。為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地去關心這些學困生,誠心誠意地去幫助他們。
二、確立階段性目標,及時訓練
學困生一般都是由于知識系統的某項殘缺,造成學習新知識的障礙。因而教師必須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從補缺補差著手,有效地進行個別學習指導和適當的補課。我采取的是“小目標,快反饋,速矯正”的方法。具體做法:(1)要求放低,適當補“差”。掌握學困生的最近發展區,創設一個小目標使學困生能一次一得。(2)實施單元達標教學。對學習本單元仍未達標的及時反饋,出現問題及時補救,勤指導,不留“夾生飯”,通暢進入下單元的學習。(3)實行分組教學,分層次提要求,分類指導,分層評價,快速反饋,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優發展。(4)采取課堂教學小組學習與小組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盡量多給學困生提供表現的機會,使他們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三、對于學困生的成功,及時地激勵
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出現情感障礙。一方面由于學生每次以失敗者的心態去學習,對學習無興趣,消極對待;另一方面由于帶上無形的學困生帽子,班集體的事都不能沾邊,失去參與的機會,與教師和班集體自然而然地形成鴻溝,從而導致情感交流的中斷。因此要改變學困生學習困難的狀況,首先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教師要發現學困生的特長、優點和潛能。一旦發現就要創造條件積極扶持,使其發展,激發學習興趣,進而使其萌發獲得成功的欲望。其次,教師要把愛生、知生結合起來,以真誠的愛去喚醒他們“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礙。只有這樣學困生才能敞開心扉,接受教育,爭取成功。
四、有效地矯正不當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改變他們學習數學困難的關鍵環節。教師要耐心指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對他們繼續以后的學習會終身受益。
五、細致地進行學法指導
學困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課堂上學法指導主要有兩種。(1)學習觀點的指導。包括學習目的,主動學習觀點,認真求實觀點。(2)掌握知識方法指導。包括接受知識時,指導學生如何思維,如何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力等;在儲存知識時,指導學生如何記憶,如何理解,如何強化知識等;在使用知識時,指導學生如何分析,如何概括和綜合,如何運用解決問題等。
六、引導學困生加強自我控制
教師不定期的隨時采用談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品質,調動學生自身的力量,進行自我控制,自我矯正,如有些同學數學成績差,就認為自己比別人“笨”。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耐心地反復疏導,幫助學困生克服“自卑”的心理,使學困生認識到“我能行”,并時時矯正學習方法,從而激發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習數學的動力。
盡管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我相信,無論怎樣,我們絕對不讓一個學困生掉隊!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我們的堅持努力下,他們臉上一定會重新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作者簡介:李生輝,男,大專,1985年4月出生,就職學校:甘肅省臨洮縣窯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