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節課在導入部分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
關鍵詞:吸引力;興趣;內容融合;符合發展和認知
設計“導入”一定要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學生的興趣才能更好地被激發、注意力才能更好地保持,才能使課堂有效、高效。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對“導入”設計有如下體會:
一、導語一定要對學生有吸引力,能激發學生探索興趣
就算教學內容很枯燥,教師也要設計一個有趣的導語,用它來吸引學生投入到課程學習之中。有時候枯燥的內容,教師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說出來,學生也會很感興趣。
如,小學信息技術《信息無處不在》一課,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從心理上對純理論性的教學內容并不樂意接受。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
師:同學們,有兩個字(板書:信息)不知道你們認不認識?
生:(同學們被這樣簡單的問題吸引了,紛紛說認識)。
師:我們認識一個人,不但知道他的名字,還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多大了,你們認識“信息”,你知道什么叫信息嗎?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誰真的認識“信息”。
(接下來進入“什么是信息”的學習)。
二、導入要與整節課內容相融合,突出課堂任務,讓學生感覺整節課渾然一體
導入生動有趣,但與課堂后面的活動毫無關系,學生會覺得虎頭蛇尾,有的時候會覺得導語是“騙人”的,剛開始還有興趣,可進入正課學習就沒意思了。導入也應突出本課任務:讓學生在聽完導語后能明白這節課要干什么,學習有目的,效果會更好。
三、導語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水平
設計導語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水平。不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導語就抓不住學生的心,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會充耳不聞。低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導語學生會嗤之以鼻,而高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導語學生又會不知所云。
要使課堂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達到預設教學目標,就要減少學生學習活動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課的導入部分教師就必須選擇恰當的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策略,把學生快速引入到高效的學習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丁士傲.關于優化課堂設計的幾點做法[J].河南教育,2000(01).
作者簡介:王洪喜,男,1979年9月5日出生,本科,吉林省通榆縣新發學校,研究方向:中小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