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所要加強的一個首要環節就是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自主的實踐中去主動獲取知識,形成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
關鍵詞:低年級;實踐活動;課本劇
一、積極參與課本劇的表演
不難發現,在語文教學中,有不少課文言已盡,可意卻無窮,教師教學課文時除了要講授知識外,還應指導學生利用他們自己的語言編成課本劇,讓孩子自主大膽地發揮,看一看誰的表演最形象、最生動,發揮最入戲。如,《泉水,小溪》一課,讓一名學生站在講臺上發問,小溪三人、小河九人、大海二十人扮演,一下子使學生不僅領會了文意,還知曉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走出課堂,投入自然的懷抱
讓學生走出課堂,到無限的時空中去,自由自在地感受自然賦予人類的恩賜,畫出自己最感興趣的畫,說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教材是與季節相互匹配的,它有利于因時、因地的教學。春天就帶孩子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存在;夏天就帶孩子去乘涼、避暑,體會夏季的炎熱;秋天就領學生去田野,感受豐收壯景與喜悅。在感受自然的同時激起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三、留給學生馳騁想象的空間
在學習課文時,要將學生的思維能力盡可能地誘導出來,引導學生合理地進行想象,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四、積累收集信息,豐富學生的知識
老師還要鼓勵學生堅持積累收集信息,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知識。背誦是收集信息的途徑,通過背誦,可以讓學生在背中自悟,體會語感,模仿學說,為以后的學寫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說,積累知識,處理信息的擴展實踐活動,對于學生的自身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宣英.語文情境教學法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作者簡介:謝艷紅,女,本科,就職學校:吉林省東豐縣橫道河鎮中心,研究方向:小學數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