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中,要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即現代教育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關鍵詞:教學;實踐;結合
一、促課堂與實踐相結合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上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學生。比如,認識元、角、分時,老師問學生:“你們身上穿的衣服、背的書包、書本、筆盒等學習用品是怎么來的?”可讓學生了解買這些東西各需多少錢,錢是什么樣的,加強學生的思維意識。講圓面積時,應結合識圖、畫圖讓學生知道哪些地方用了圓。學生經過實踐觀察會很快地回答:“圓球、圓鏡、圓餅、電扇、吊扇、車輪、下水井蓋、鐘表面等等,面對事物可以量一量、算一算,既學了知識,又認識了實物,才能把知識轉化成物質。沒有文化就沒有先進的科學知識,就不能創造出高級的物質財富。
二、教學中觀察,知識中落實
語文課中積累了多年的知識與內容。對于年輕人,只有學而知之和觀察落實,才能多學點東西。如,語文課中《第一場雪》有這樣一句話“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則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學生怎樣理解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的呢?回憶雪后的情景,親自到路旁的樹上仔細觀察。白雪落在翠綠的樹枝頭,厚厚的雪衣壓彎了松樹美麗的腰身,樹枝上的雪花是毛茸茸的,在陽光下是亮晶晶的,雪花落在松樹和柏枝上蓬松松的一片,葉面上像托著個松球,風一吹,樹枝一晃晃的雪球是沉甸甸的。這樣講后學生再一次觀察實踐,就容易理解,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就會又一次得到提高與鍛煉。在現實生活中,邊學習邊實踐,生活才有價值、才有意義。
三、知識上培養,實踐中發展
學生學習知識應是學而知之,可是有的學生只知道我們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對課外知識卻一概不知曉。比如,在課本中學到有關植物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問問學生:“同學們,樺樹、梨樹、櫟樹、楓樹、核桃樹等樹你們見過嗎?水稻、麥子、黃豆、玉米等莊稼你們見過嗎?”大多數學生就會說根本就沒有見過,即使見過也只有模糊的印象。更有甚者,有的學生天真地問我:“花生是在樹上結的嗎”等等。這種情況的出現,有力地說明了觀察和實踐的重要性。觀察中增記憶、提高效果,實質也是我們教師應賦予學生的知識。
參考文獻:
賈馥茗.教育的本質:什么是真正的教育[M].世紀圖書出版公司,2006(12).
作者簡介:隋喜鳳,女,專科,就職學校:吉林省敦化市九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語文教學。
隋喜波,女,專科,就職學校: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鎮中心校,研究方向:小學數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