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多月網上的國培計劃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第三模塊專業能力的學習,更為深刻。其中,北京八中德育主任石伏平老師說的一句話“讓優秀成為一個過程”,使我受到很大的感觸。他這樣說:“我覺得一個優秀學生背后一定是有一個優秀的家長,但對于學生是否優秀,我們目前只是從學習成績上來評判,假如從學生的表現,從家長的表現上看,并不覺得他們很優秀,所以我們老師首先不能有誤區,認為成績優秀的學生一定是優秀的學生。”
對于石老師的這段話,在此,我做了一個很深刻的剖析,發現成績優秀的學生未必。在其他方面也出類拔萃。記得我曾經所帶的班級中,有過這樣的學生。在2009屆畢業生中有一位女學生,她平日里的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數學、作文競賽中每次都以平行年級第一名奪冠,可遺憾的是她在其他方面卻低于別人一籌。課堂上不積極,主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和同學之間不溝通,沉默寡言,學校舉行的大型活動她從不參加,即使同學,老師推薦她,她也拒之不做。處處都顯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一種高傲態度。不為班級奉獻一絲光和熱。通過多次的溝通交流,才知道她媽媽說讓她搞好學習就行了,其他的一切活動不參加,再來參加活動也耽誤上課時間,影響她的學習成績,沒什么實在意義。相反,還有一名同學卻大不相同。她不但學習成績在班里是佼佼者,而且綜合素質也在班里也出類拔萃,尤其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她都能爭先恐后地去做。記得每次大型活動,家長都能幫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記得在一次“六一”活動時,家長親自為孩子搬古箏上臺演出。平時這位家長與學校、班主任也配合得都很默契。
針對以上親身經歷的事例,我驗證了石老師的那句話,成績優秀的學生不一定是一名優秀的學生,優秀的學生家長也很優秀。對于以上兩種學生,我們發揚的,傳承的肯定是第二種同學。但對于前一種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引導讓她春風化雨呢?
一、讓學生懂得成人與成才之間的關系
要理解學生和尊重學生家長的想法,同時又要讓家長和學生明確地了解我們的教育主張,了解老師眼中的學生應該是怎樣的學生。毫無疑問,好學生應該是全面發展的學生,他應該有強烈的上進心,明確學習目的,有很正確的學習方法。而作為我們班主任也要糾正家長和學生思想上的偏差,用潛移默化的方法傳達給學生一種認識,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成才,正確認識成人與成才之間的關系,只是學習成績好,并不能說你將來就是一個人才。
二、教育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相統一的原則
要讓這樣的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不勝靠智,大勝靠德”將來走上社會,我們憑的是做人而不是看你的理論成績,更不能是紙上談兵呀!教育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相統一的原則,因此,建議老師們應該加大正面教育力度,通過主題隊會來討論什么樣的學生是優秀的學生,開家長會時告訴家長,讓他們明確我們對待優秀學生的標準是什么?
三、優秀不僅僅是成績,我們努力讓優秀成為一種過程
所謂一個優秀的人,就是有德有才的人。成績優秀并不代表品德優秀,要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現在缺的是“德”,“才”我們不缺,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首先要品德優秀起來。其次是才學淵博,社會選用的人是具備品學兼優的雙向人才,這樣的人才能被國家重用。人才管理中有一條重要的法則:一個人有德有才就是精品,他會獲得重用;有德無才的話,他就培養使用;無德無才的話那是危險品,堅決禁用。
作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要經常深入研究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中的問題,盡力把我們的學生引領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促進各方面發展,不斷向優秀這一目標努力,讓我們的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作者簡介:張曉霞,女,1971年11月出生,專科,就職學校:寧夏固原市原州區第二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