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尊重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要求,滿足學生的自尊心,營造好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也只有給學生更多的自我表現、自我實現的機會,學生才會真正成長起來。
關鍵詞:化學;心理學;學生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由于學生的實驗動手機會少,很多化學反應的現象不是在實驗室親眼目睹,而是通過的教師的口述,讓學生自己憑空想象。同時化學知識零散,記憶無明顯規律。為此,學生對化學課的反應是枯燥乏味。形成了一種上課一條“蟲”下課一條龍的現象,作為教師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怎樣充分應用心理學知識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一條“龍”。下面我談談個人的心得體會。
一、保持愉悅的心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的心情能使人頭腦清醒,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觀察力等方面得到相應的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更濃。反之,心情壓抑、焦躁不安、學習不開心、不愉快的情緒會抑制人的思維活動,同時思維混亂,學習效率大減。因此,根據這一心理常識,教師在上課時,既要整理好外在形象,又要調整好心態,然后以一個精神煥發、情緒激昂的面貌出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耳目一新,賞心悅目。在課堂中也要面帶微笑,多一些幽默,多一些爭議,多一些樂趣。如,不同的表情、講講小笑話、用諧音打個趣等,讓學生覺得教師的教法獨特,情趣橫生,讓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情。
如,在“氮氣”的教學中,我是這樣提出問題:
(1)閃電打雷常發生的地區為什么樹木生長得特別茂盛?
(2)在銅的還原實驗中,將還原出來的銅用氮氣使之冷卻到常溫;假如是鎂,也可以用氮氣來冷卻嗎?
這樣讓學生感到了學習化學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從而把學海無涯苦作舟變成學海無涯樂作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公演教學的全過程。
二、充分應用贊賞與鼓勵
德國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清代的顏元先生便深諳“適時夸獎”的教育之妙,他留下的“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的至理名言顯然值得現代的教師好好去思考、回味與體會。教師的贊賞與鼓勵會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喚起成功的希望。反之,批評、懲罰過多容易導致學生情感的饑餓。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運用贊賞與鼓勵的手段,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的正面強化。要善于發現學生學習過程的“閃光點”,對有創新或有不同觀點的學生首先給予肯定,對有進步的學生每次給予不同的表揚方式,尤其要注意多為學困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得到體會成功的滋味。例如,在課堂上對于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哪怕這些答案近乎可笑,甚至脫離實際的,但教師在課堂上始終要呵護學生的發言熱情,及時鼓勵。并對回答好的學生,我們給予最真誠、最熱情的贊賞與鼓勵。贊賞與鼓勵的方式有三種:
1.運用特別的語氣、音調、速度和節奏,進行語言贊賞。如“哎!非常好!”“太棒聽!”“真了不起了”“很有創意”“你的答案正是我所需要的。”等等。
2.運用教師的表情、手勢、眼神等體態語進行肯定。如點頭、真誠的微笑、贊許、鼓勵的眼神,甚至摸摸他的頭或拍拍他的背。
3.運用班組體的力量,如熱烈的鼓掌等。即使回答錯了,教師也誠懇地說:“沒關系,下次還有機會,我相信你一定能行!”整節課貫穿著“激勵、喚醒、鼓舞”的教法,這對學生心理有積極的暗示、撫慰作用,同時也有利于保持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激情。
三、課中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在自學中體會成功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這是課堂教學的高層次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既領悟課中的難題,又掌握了學習方法,既積累了化學知識,又發展了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鈉的化合物”中碳酸氫鈉時,我安排了碳酸氫鈉和碳酸鈉對比學習,且補充做了碳酸氫鈉和碳酸鈉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的實驗,然后在這兩種溶液中分別滴加同濃度的鹽酸,學生都知道會放出二氧化碳,但反應的速率(即放出二氧化碳的快慢)相差較大。通過學生實驗總結,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碳酸鈉和鹽酸反應放出二氣氧化碳的速率快得多。這時我就引導學生從溶液中存在離子的成分進行分析,從反應的原理給予解釋。接著我提出一個問題,把鹽酸滴入碳酸鈉溶液中和把同樣的碳酸鈉溶液滴入同樣的鹽酸中現象有沒有相同?絕大部分學生都會回答“現象不一樣”。然后根據實驗事實講明了原理,書寫了離子方程式。創設一個好的實驗情景,學生能很好掌握知識,而且運用知識,發揮想象,運用類比方法,變抽象為形象。
四、分層設問,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
在求知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內容、問題難易度把握不恰當時,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聽不懂了,做不動了,接受不了……這時學生就會產生學習上的心理障礙,就會苦悶煩躁,情緒低落,對學習喪失信心,甚至會產生厭學、逃學、打人做壞事的情緒。相反,如果此時教師能理解學生的這種困境,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問題層次,做到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給予及時的援助,就有可能從此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使他們形成“我也能學好”的良好心理狀態,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的價值,讓學生去感覺成功的喜悅。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果能夠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這反映了學習的深入,是學生學習主動性充分調動的再現。在課堂教學中,我大膽地把質疑問題引進課堂,通過“讀”和“思”,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產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甚至自己盡量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為此,我認為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尊重了學生,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心理要求,滿足了學生的自尊心,營造好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也只有給學生更多的自我表現、自我實現的機會,學生才會真正成長起來。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多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競爭意識,保持一種良好的心境。
參考文獻:
[1]牛彩秋.化學課堂心理環境漫談[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1).
[2]李永福.化學課堂心理環境的優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04).
[3]劉勝秋.課堂教學滲透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J].中國西部科技,2006(36).
作者簡介:李永鑾,男,1979年3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福建省上杭縣明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