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作業的難易程度、量的大小、成效如何都會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因人分層進行作業的有效布置,既要科學合理,又要靈活多樣。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業
作業是教師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經過反復的摸索與總結,本人認為,重新全面認識作業布置是新課改對當前英語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學生自主能動地完成作業的前提。合理、有層次、豐富的作業布置可以轉變與提高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有效減輕學生學習英語的負擔,那么,如何合理、有層次、豐富地布置作業呢?
一、作業設計應體現導向性、層次性
教師設計作業要立足導向性,突出新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根據班里學生學習英語存在的現實差距,布置作業時,應采取分層次又有關聯性的進行。
如Go for it!七年級下冊Unit 8 Section B 2b閱讀型作業課前預習的分層設計,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閱讀型的作業。A.(稍差生)的作業:錄音機跟讀課文,朗讀5遍。在跟讀時,要求學生緊緊把握好單詞的讀音、句子的停頓;朗讀后,匹配相對應的圖片,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遍。在朗讀過程中要投入,并試著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地方。B.(中等生)的作業:朗讀課文數遍(自己定數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再讀課文,聽課文錄音后回答教師在布置預習時設計的幾個幫助理解課文大意的問題:A.What does Anna like doing in the zoo? B.Does Anna think monkeys are like people?Why?What does John like to do at the park?How does Lisa get to the library from her home?通過上述兩個預習作業,幫助中等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細節內容。C.(優秀生)的作業:精讀課文—逐句閱讀,圈點不理解的單詞或句子;提出問題—根據課文內容,自己提出有助于理解內容的問題,并自行解答;明確語法點—找出課文中的重要詞組及句型:A.spend(引申cost,take,pay)作為花費的用法;watch sb.do/doing(引申notice,see,hear等)的用法;turn right/left(引申turn on/off/up/down等相關短語)的用法;cross與across詞性與相關短語的用法。通過分層次布置作業,讓基礎各異的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作業,真正做到整體把握、兼顧差異。同時,通過這樣的作業,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作業設計要有計劃性
在設計作業時,完成作業時間尤為關鍵,一般掌握在半個小時之內完成。如果學生在作業完成中能夠舉一反三,第二天就會受到教師的表揚,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完成作業的質量。
三、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多樣性
作業設計重在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趣味性、多樣性,將作業分為實踐性、創新性、制作類及收集類作業,有效地將聽、讀、背、寫、說結合起來。尤其在周末的作業布置中,可欣賞原音電影、學唱原文歌曲、閱讀原文小文章、書寫英語日記。每周利用一至兩節自習課讓學生交流上一周原文學習的經驗,尤其是朗讀學生被教師改批的英語日記,既提高了口語的表達能力,又較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作業完成要求評價性
設計作業完成自評表,評價表包括作業完成時間,當天學習英語的重點、難點以及前一天作業的錯題和家長對作業完成質量的評價。既讓學生對當天的學習進行了總結,又加強了家人對學生學習英語的監督。
總之,作業設置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補充和鞏固,也是教師與學生真實溝通的一座橋梁,作業設置得合理與否,直接決定了師生關系是否融洽,能真實反映出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的深度。因此,只有提高作業布置的策略,讓學生高興地去完成作業,才能做到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良性轉變!
參考文獻:
張慧婷.英語作業布置與課堂教學相關性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8).
作者簡介:杜春玲,女,1973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甘肅省蘭州九十九中(原西固區莊浪路二校),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