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幸福感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得到的一種精神滿足。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追求幸福,只有當教師充滿對職業的幸福感的時候,憧憬的幸福教育才會得以實現。只有找出制約教師幸福感的因素,對癥下藥,采取相應措施,才能提升教師幸福感。
關鍵詞:教師幸福感;制約因素;對策
教師的幸福感就是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對幸福的正確認識,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實現自身和諧發展而產生的一種自我滿足、自我愉悅的生存狀態。教師普遍認為自己的工作壓力大、焦慮、疲憊,無法體會到職業幸福感。這給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潛在的危機,為此我們開始反思制約教師幸福感的因素,尋找激發和強化教師幸福感的對策。
一、教師幸福感的制約因素
影響教師幸福感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社會環境、學校和教師自身三方面。
(一)社會因素
隨著社會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非教育部門的物質誘惑大量出現,現實中的金錢、地位、權力以及消費水平上的差距,使教師產生心理上的失衡,使教師感到某種程度上的不安。同時,社會給予教師的過度期待和輿論壓力,也易使教師的內心感到疲倦,甚至產生厭惡教師崗位的念頭。
(二)學校因素
學校領導評價公正與否對教師的情感體驗是很重要的,只有管理與評價政策做到面對全體成員,讓成員得到平等的成功機會,這時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成功才能顯示出個人的實力,才有助于教師幸福感的形成。另外,教師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中,平等的同事關系是教師幸福感重要的組成部分。
(三)教師自身因素
教師職業是一種培養人的、精神享受大于物質回報的職業。當前,一些教師把“謀生手段”作為職業觀。在此職業觀下,造成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的保守落后,教學過程的單一重復,缺乏研究意識和創造精神,引發職業倦怠,幸福感的獲得進程便被阻斷。
二、提升教師幸福感的對策
提升教師的幸福感,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課題,也是構建和諧社會一項任務。對應以上分析的制約教師幸福感的因素,提升教師幸福感,需要從社會、學校和教師三個層面出發,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社會層面: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1.提高教師的地位
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和創造者,在推動社會文明和創造和諧社會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尊師重教是我國優良的文化傳統,教師的社會地位也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政府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完善醫療、住房等福利制度。
2.寄予教師合理的社會期望
社會的寬容和支持是教師成長的有利環境,合理的社會期望可以降低教師的社會壓力,因此,社會要用正確的價值觀念去衡量教師的勞動成果,教育管理部門要引導公眾建立合理的期望,多關注教師的優秀成果和先進事跡,形成社會對教師良好的信任感。
(二)學校層面:優化成長空間
1.減少教師壓力
學校領導要用科學的眼光看待教師的日常工作,給教師減壓;要善于因才施用,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避免不恰當的人事安排;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尊重教師,學會贊美下屬,被重視、被尊重和自身價值得到最大實現是教師幸福感產生的重要源泉。
2.創設和諧人際環境
學校領導要做出表率,形成一種精神凝聚力,在利益分配和榮譽分配上要進行全局考慮,避免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學校對教師間拉幫結派、鉤心斗角的行為要予以批評和制止;要弱化競爭,在精誠合作中緩解教師壓力,讓教師在和諧的人際環境中快樂地工作。
(三)教師層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1.提高專業化水平
教師通過專業發展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高超的專業技能,可以提高教師工作效率,促進教育發展,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必要和必需,同時,教師才能更樂教、樂學,并激發教師幸福感的提升。
2.提升人格魅力
成為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才會贏得周圍人的認可和尊重,才會有幸福感。要提升人格魅力,首先要具有為教育事業奮斗的使命感,擁有自己的職業理想;其次,要具備良好的性格特征,充滿信心,并能虛心向他人學習;再次,要具備持久的職業動力,在困境中求進步,在艱難中勇于前行,對工作始終持有一種不懈的追求。
幸福的教師能夠營造幸福的課堂,培養造就幸福的學生。教師幸福感是教育事業永恒的追求目標,教師的幸福關系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幸福,將社會、學校、教師三者結合起來,共同提升教師幸福感,才能使教師職業成為令人向往的陽光下最幸福的職業。
參考文獻:
[1]Elizabeth·Holmes.教師的幸福感[M].閆慧敏,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07.
[2]孫鈺華.教師職業認同對教師幸福感的影響[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5).
作者簡介:王敏,女,出生于1982年3月,大學本科,就職于江蘇省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