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問卷調查入手,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期望對C語言課改能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C語言;問卷調查;有效教學
單招C語言課程分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共140分,是高考專業課程中分值最高學科,但由于其難度大很多學生難取高分,更有甚至直接放棄。所以C語言成了單招生高考的關鍵學科,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進行本次問卷調查,希望從一線資料中為課改提供參考。
一、問卷說明
本次單招C語言課程問卷調查是對當前單招計算機專業兩個班學生進行的,高一40人,高三36人,總發放卷數76份,回收71份,有效回收率93.4%,問卷調查中共設計了20小題,主要針對學習現狀、學習習慣、教學方法等幾方面展開。
二、問卷分析
根據回收問卷,統計分析如下。
1.學前基礎
絕大多數學生之前都沒學過相關的編程語言,少數學生也只是聽說過,因此學生學習C語言的起點是一致的,幾乎都為零。
2.學習興趣
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對C語言的興趣15%學生表示非常感興趣,73%學生認為一般,12%的學生感到煩惱,也就是說,真正感興趣的學生不多。
從對“C語言的重要性”認識來看,90%學生都認為“很重要”,但是從重要性的原因看,多數是因為“要考高”,真正因為“對計算機感興趣”的學生寥寥無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調查情況顯示,學生對于C語言的重要性還沒有真正從學科中來,從發自內心的渴望中來。我們教學中要關注學生興趣的培養,“樂于學”是學習成功的內因。
3.學習效果
從對“你認為C語言學習難易程度”的問卷結果看,14%的人認為“非常難,聽不懂”,55%人認為“比較難,大部分聽不懂”,20%的人認為“有一定難度,基本能跟上”,11%的人認為“能跟上老師的節奏,比較簡單”。數據顯示,C語言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是難學的課程。
因此,在問及“學完該課程后,你認為你達到的水平”時,多數人都選擇了“能編一些簡單程序”,教學效果并非理想。
4.學習習慣
“你有課前預習C語言的習慣嗎?”在此項調查中顯示,學生幾乎都沒有預習的習慣,“你上課認真聽講嗎?”回答中多數學生上課都會走神,“你有作業缺交嗎?”絕大部分寫“偶爾”,這些現象說明他們的學習習慣還不夠良好。
“你是怎樣對待C語言作業的?”在此項問卷中顯示,獨立完成的占31%,抄作業后弄懂的占38%,抄作業后沒弄懂的占27%,不交作業的占4%。這個現象給了我們很大的震撼,一堂課后,真正能弄明白的人真的不多,課后能再次消化的人占一半,而30%的人根本就沒懂,長此下去,這些人這門課也就放棄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教師的當務之急。
5.教學方面
由于C語言具有豐富的數據結構和算法,“黑板+粉筆”方式是非常傳統的教學方式,從問卷看,90%的學生更喜歡實踐課,且喜歡“邊講邊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實踐中來的印象更深刻。
6.教學改進意見
在課改意見調查中主要存在兩種意見,一種建議增加實踐課時,這點正是“如何學好C語言”的看法中提出的主要建議。另一種建議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庫,方便學生自學。這兩方面都將成為課改的兩大研究方向。
三、C語言課改措施
布魯姆提出有效教學思想: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個性培養與全面發展,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學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義:(1)有效果;(2)有效率;(3)有效益。以上對于有效教學的解析,正融入我們C課堂教學改革需要的思想精髓。
1.關注學生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習熱情
興趣是一個古老而又不失活力的話題。從心理學到教育學,從一線教師到專家學者,都對學習興趣研究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從問卷調查看,學生對C語言的興趣漸行漸遠,那么興趣是否可培養?涂陽軍在《論學習興趣的養成:對西方近二十年來學習興趣研究的反思》一文中回答道:“學習興趣是完全可以培養的。”并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受到了外界環境因素的強烈影響,但也包含有‘先天性’成分。”
關于學習興趣形成這一問題,段作章對其做了更深入全面的研究,他認為:“在發生學看來,學習興趣的形成發展要經歷一個孕育萌發、初步形成、深化發展、鞏固完善的過程。學習興趣萌發于學生覺察到的事物或現象與已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興趣的初步形成主要依賴于學生對學習任務的認知加工及其水平;對學習目標、學習動機、價值體系、評價標準的內化是學習興趣深化發展的關鍵;創造性地應用知識于實踐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知識的遷移,是鞏固完善學習興趣的主要路徑。”從這段闡述中,我們發現學習興趣的培養是不同階段涉及的關鍵因素。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教學方法是開展有效教學的關鍵因素,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手段。“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恰到好處,定能起到作用。
2.加強實踐課時,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溶解
單招高考C語言理論60分,實踐80分,可見高考非常重視C語言實踐操作能力考核。本次問卷中,學生強烈要求多開設實踐課。從我平時上課的觀察來看,實踐課的學習狀態要好于課堂學習,學習積極性明顯高于理論課,碰到問題時,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是非常熱烈的,這種熱烈也正反映了他們對學科的興趣盎然。增設實踐課時,將理論知識融于實踐,并做好課堂輔導工作,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及時地得到問題的解答。
3.增設學習輔助平臺,比如校園教學資源庫建設
在問卷調查中,很多學生提出了建立教學資源庫輔助學生課外學習的意見。為此我依托學校教學平臺,初步建構了校園C語言教學資源庫,其中包括:
(1)教學資源庫建設。建立C語言校園教學資源庫,方便學生上傳下載學習資料及在線學習。主要內容包括:(a)歷年高考試卷集。這部分試題難度系數較高,是高考題,每道題都輔以題目、答案、考點和解題技巧,幫助學生課外自學之用。(b)技能試題集。這部分試題主要針對實踐用,每題含題目、答案、解題技巧三部分。難度系數由簡到難。(c)專題集。本部分主要來源于教材案例,總共有7個專題,方便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解惑。
(2)班級交流群建設。按照班級建立班級群,可即時交流,由學生輪流擔當“小老師”,負責答疑解惑。
(3)提供多媒體教學資源。增設學習輔助資源平臺,目的是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增加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培養和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
四、展望
本次問卷調查給C語言課程改革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并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有效的教學思想貫徹于C語言課程,確實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剛剛初具規模,還需后繼不斷完善和發展,更需要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開發新的教學課件、教案等資料,促進教師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涂陽軍.論學習興趣的養成:對西方近二十年來學習興趣研究的反思[J].江蘇教育,2013(1).
作者簡介:張海燕,女,出生于1977年5月,教育碩士,就職于江蘇太倉中等專業學校,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