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教學問題如何處理一般已經獲得了基本的知識和經驗,但在課堂調控問題上,教師卻常常是按經驗辦事,特別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師。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調控策略,提出以下拙見供大家交流。
關鍵詞:調控策略;合理運用;發展目標
一、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始終學會把自己的發展目標調控到最佳值
2005年我是高一(14)班的代課老師,在進校的第一次考試中,本班在全年級的十八個教學班中排名十五。考試結束后,我給該班制訂了期末考試成績進入前十名的目標,目標確定后,我采用了“抓中間,促兩頭”的教學方法,半學期堅持下來了,我心里很自信。成績出來后,讓我傻了眼,成績不但沒進步,反而倒退了一個名次,哪里出了問題?該怎么辦呢?經過假期長時間的成績分析,對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的全面了解,發現我采用的這種教學方法不適合該班學生。該班屬于兩極分化型,中間人數很少,兩頭分布較多,我轉變了教學方法,改用“抓兩頭,促中間”的方法,目標仍然是前十,這次不但實現了目標,還取得第八名的好成績。學生更是如此,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要給自己制訂切合自身實際的學習目標,而學習目標可分為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就拿中長期目標來說吧,就是對高中三年學習目標的制訂,制訂的目標一是要切合自身實際,二是要有循序漸進性。切記目標定得過高或過低,目標如果過高,經過自己多次努力而沒有達到,就會喪失信心;目標如果過低,不經過努力就能達到,自己就沒有動力,因此目標一定要把自己的發展目標調控到最佳值。
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愿落后于別人,都想在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強于別人。教師與學生要學會把自己的發展目標調控到最佳值,但這個最佳值是建立在制訂適合自己挑戰性發展目標的前提下,只有這樣的目標才可以幫助提高自我價值感,從而激發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在教與學中學會迅速把情緒調整到臨戰的最佳狀態
現在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我上初中時的一位同學,我們都處在偏僻的山村,上初中要步行到二十公里外的鄉鎮中學,我的同學南某曾在初三整整讀了六年,最終未嘗如愿,含淚回家。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屢戰屢敗呢?他在平時學校組織的模擬考試中成績一直很突出,就和我在一起上初三的那一年,他是全年級第三名,那年我校考上小中專的有四十位同學,但他卻落榜了。在以后的幾年中,年年如此,最后他認命了,另謀生路。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有些惋惜,無非就是考試時的狀態、情緒、心態不穩造成的。由此可見,臨戰狀態對于一個人做事情正常的發揮尤為關鍵。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單承擔的是教書育人的重任,我們更要成為一名心理輔導老師(在我們這個偏僻而又較為落后的地方,學校沒有開設心理輔導課),除了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把知識合理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去。在知識運用的過程中,就與學生的心態、情緒的調控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迅速調整心態,調控情緒盡快進入最佳的臨戰狀態,以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除了一些客觀因素之外,與學生的狀態、情緒、能力等主觀因素是分不開的。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能否在比賽中取勝,在成績同等的前提下,往往取決于他的臨戰狀態,那些反敗為勝的運動員必然是善于調控自己心態和技能策略的高手。作為每一位肩負重任的老師,我們更要善于幫助學生在各種學習、考試乃至生活中都能迅速調整心態,調控情緒盡快進入最佳的臨戰狀態,以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三、在教與學中學會把優勢因素調整到最佳結構
我們所從事的教學工作其實質就是通過解決問題讓學生增長知識,提高技能。而在解決問題時,常常需要師生調集大腦里面儲存的多種知識,需要調集師生自身多種技能和經驗體驗。這些知識、技能、經驗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最佳結構,有利于解決問題達到預期的目標。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方案,如何分配課堂時間,如何利用教具教材,如何啟發誘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如何激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這就需要調集自身的優勢因素形成最佳結構,這樣才能上好每一節課。
四、在教與學中學會通過多元反饋看自己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一個人要在社會中謀得生存與發展,必須要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生活環境、文化環境、學習環境等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系。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從自我角度分析自己、認識自己,還要從學生和周圍的同事以及社會的其他人員的認識和評價中把握自己。只有把多方面、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結合起來,才能準確有效地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調控。針對學生而言,調控策略更為重要,我們要教育學生自尊、自愛、自賞、自悟,要教給他們如何客觀地評價自己,全面地認識自己,正確地把握自己,從而反映出一個真實的自我。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有效地運用調控策略,不僅有利于教師的教學與自身的全面發展;也有利于學生的命運與前途;更有利于全社會成員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
許鑒魁.教師素養與課堂教學效果[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