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的學校,英語基礎較為薄弱,要實施以導學為辦學的理念,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注重學法指導,如觀察、記憶、聯想、對比、推理、歸納、思考、討論等,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
關鍵詞:導學;自主預習;小組探究;班級展示;學習小結;達標檢測;拓展反思
我校是一所地處農村的學校,學生來自各個鄉鎮。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尤其是高中學生,很多學生連最基本的語法知識都不清楚,如詞性、句子成分等。同時不少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不高,有一定的放棄心理,覺得我以前英語不好,現在也是不好,怎么都趕不上,所以有了一定的厭學心理。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己主動去學習,追求進步呢?與此同時,在這幾年我們學校在不斷地爭創省一級達標校,提出了要實施以導學為辦學的理念。筆者也嘗試如何用導學案來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導學案是以學案教學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教學精髓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學案導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學案導學也有利于教師建立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注重學法指導,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策略體系。
那么,學案設計的重點是什么?如何設計出易于教師操作,符合學生實際,又能提升學生能力的學案呢?筆者認為,設計“導學學案”時,著力點應放在學習內容和學法指導上,如觀察、記憶、聯想、對比、推理、歸納、思考、討論等。還要擬定培養學生何種思維方法,訓練何種學科能力,指導何種解題方法等,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
筆者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反復的研討實踐,摸索并制定出了“七步”導學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學習目標、自主預習、小組探究、班級展示、學習小結、達標檢測、拓展反思。筆者以必修模塊三Unit 7 Lesson1 The Spirit of Explorers 為例。
一、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
課前下發“導學學案”后,讓學生清楚明白本堂課的學習目標,以及本堂課的重難點,學生清楚目標就可以以此為中心進行預習。如Unit7 Lesson1 的目標為學習Vikings的探險精神和定語從句的關系副詞的使用。
二、自主預習
學生清楚本課題的學習目標、重難點后,可以先自己努力預習書本的單詞和句子,學會運用書本、字典等工具書,對書本的重難點進行初步的梳理,如掌握set sail, according to ,get into trouble, make it to ,in search of ,persuade ,apologize, voyage, journey, lecture, ancestor等核心短語,單詞的掌握,這比較簡單的事情學生可以自己去學習。
三、小組探究,對存在的問題可以在小組進行討論,解決自己的困惑
學生充分自由預習后,他們就會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產生問題后自己又解決不了,就可以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如課文中練習3完成下列表格中Vinkings三個發現的時間和方式,像這些比較難的問題就可以經過同學互相談論得到較為完整的解決。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問題,又使他們產生了成功的喜悅,就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四、班級展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各自的表現,進行比賽,調動積極性
學生經過自主預習、小組討論后,可以在班級上呈現出他們自己小組的成果,也可以提出他們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對于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全班同學進行討論或者提問優秀學生等多種討論方式,多角度、多層次地辨析,盡可能互相啟發,消化個體疑點。引導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創設民主、和諧、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圍,要求學生大膽質疑、敢于爭論并各抒己見,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智能的最佳時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迅速準確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義的疑點和難點。如Lief 和Biarni 發現Newfoundland 的方式是有計劃、有目的,這個方式比較難以找到理解,老師應該全班進行指導、點撥。
五、課堂小結,總結本堂課主要知識
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重點內容、規律、解題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識梳理成網絡,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薄弱點,引起全體學生足夠的重視;教師還應及時反饋,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起導向作用。如學生清楚知道文章是以先講Vinkings的歷史,然后Eric the Red,Biarni, Lief三個人的探險時間、發現地方、發現方式,最后我們知道了我們能清楚他們的故事是通過流傳下來的故事。
六、達標檢測
總結了本堂課的主要知識后,并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限時訓練。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是一種高效的訓練方式。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針對學生達標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待教師及時矯正之后,可即時補充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理的機會,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開放的學習思路,拓展知識,從而把新知識納入到個體的認知結構中,進而形成個體的創新能力。對本課文的單詞、短語、句子進行檢測,加強了課文基礎單詞、短語、句子的積累。
七、拓展反思
經過本堂課的學習,再經過由預習、小組討論、班級呈現、課堂總結、達標檢測訓練等多個步驟后,最后進行反思,是否已經對本堂課教學目標,重難點都有了較為清晰的掌握。如學習完本課后,能否達到單詞、短語、核心句子,上升到可以對課文進行較為全面的復述。
通過這段時間的實踐,筆者感到“導學案”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語教學的課堂效益,同時也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觀眾席走上了表演的舞臺,對高中英語教學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當然,導學案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花費時間要比較多,要對小組組長進行培訓。一個精心設計了導學案,在課堂實際操作中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筆者堅信只要我們一直在努力,結果就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王海霞.高中英語導學案融入教學的思考[J].科技風,2011(18).
作者簡介:柯榮輝,男,本科,1971年10月出生,就職于福建安溪第八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新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