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當前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實在不敢令人恭維,沒有積極的寫作態度,習作假大空泛、言之無味。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情感
造成初中生作文教學之現狀,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寫作情感的嚴重缺乏。一方面,在應試制度的影響下,初中生的學習壓力很大,生活內容單調,另一方面在于他們主動體驗意識淡薄,不能自主發現生活中真摯、感人的情感世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在培養初中生的寫作情感方面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在深入生活、結合閱讀、搭建平臺等幾個方面有著自己的見解。
有道是:“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寫作教學只有充分調動初中生的寫作興趣與沖動,引導學生在激烈、澎湃的情感狀態中一揮而就,作文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強大的生命力。那么,如何培養初中生良好的寫作情感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這方面的具體做法,望拋磚引玉,能夠給各位同仁提供些許借鑒。
一、深入生活,挖掘初中生寫作情感的汩汩清泉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捕捉生活中事物的明顯特征,力求有創意地進行表達。”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深入生活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基本途徑,更是培養他們寫作情感的汩汩清泉。
以“父母親情”為話題的作文為例,學生提筆即是什么自己生病了,黑夜,還下著雨,爸爸背著自己往醫院走;什么星期天回家給媽媽洗腳,仰頭看到母親日漸蒼白的頭發,愧疚不已……千篇一律、味同嚼蠟。鑒于此,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道以“那一刻,我理解了母親”為題的命題作文,然后要求學生不要急于動筆,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留心觀察,記錄一周內關于母親照顧自己的點點滴滴,然后擷取一兩件最為感動的記錄下來。
一周之后的作文課上,筆者先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寫作材料。不曾想,有了生活這股清泉,學生的寫作思路閘門打開,有學生說自己打電話時聽著母親的嘮叨,第一次體會到了她對自己關懷得無微不至,第一次體會到了母親絮絮叨叨的親切與可愛;有學生說和媽媽在一起聊天,發現媽媽對自己幼時生病、淘氣、挨打的點點滴滴記得清清楚楚,感動得自己在母親的面前淚水漣漣;有學生說自己有天晚上在床上假裝睡覺,發現母親進來后竟然默默地端詳了自己半個小時……這次作文由于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學生篇篇感情真摯的文章也讓我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二、結合閱讀,培養初中生寫作情感的一把利刃
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語文教材中排列著一篇篇的文章,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揣摩其結構思路與語言表達,從這里,學生能夠獲得寫作的知識。的確,新課程背景下,讀寫結合無論是對于深化學生的閱讀效果,還是對于培養學生的寫作情感都是一把利刃,對于推動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意義深遠。
三、搭建平臺,放飛初中生寫作情感的翩翩雙翼
不可否認,現在的初中生學習壓力很大,從英文學習A、B、C,到數學x、y、z,還有化學的酸、堿、鹽,物理的力、光、電,題海戰術、反復考試,將學生本應光怪陸離的心靈世界壓榨得枯燥、干涸,反映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自然是他們寫作情感的蒼白無力。為此,筆者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摒棄了傳統的教師布置題目后便撒手不管的做法,代之以給他們搭建種種寫作平臺,賦以寫作活動鮮活的生命力,放飛他們寫作情感的翩翩雙翼。
譬如,在父親節來臨之際,我便組織學生寫作“寫給父親的一封信”的話題作文,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文練習與父親節送父親節日禮物結合起來,賦予了作文寫作一定的應用價值與人文情感,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激情與動力。還有,在寫作以“感動”為話題的作文時,結合《初中生周報》的“雛鳳杯”作文大賽結合起來,組織學生認真寫作,積極投稿,讓自己的寫作活動融入具體的競賽平臺當中,升華了他們的寫作情感。
總之,情感教育的培養,會為學生培養、提升學生的創造性素質奠定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寫作情感也是初中情感教育的組成部分。在這方面,希望諸位同仁和我一起更加努力,深入探究,給作文教學改革增添亮麗的一筆。
參考文獻:
丁學軍.作文教學中學生情感激發的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10).
作者簡介:鞏振華,男,大專,就職于甘肅省正寧縣山河初中,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