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品德課程如何評價學生,如何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提高,是大家一直關注的問題,通過自己工作的經歷來說明這一點。
關鍵詞:評價;學生發展;教師提高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評價建議中有這樣一句話:“本課程評價要貫徹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及《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提高的有效手段。”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評價在整個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應該有兩個:一個是促進學生發展,另一個就是促進教師提高。可見,評價環節做得好不好,直接關系著這兩個目標的實現與否。
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如何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提高的有效手段?這是我們大家一直關注的問題,今天,就這兩個問題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
1.應遵循科學的評價原則和方法
現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規定,評價原則主要包括必須堅持正確的思想價值導向,評價既要重視學生對本課程基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要考查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是否形成了好公民所應有的態度、能力、價值觀和行為,要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要重視對學生評價的反饋等。在評價方法上主要有觀察法、描述性評語、項目評價、談話、成長記錄和考試等。應該說這些要求都是很科學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理論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針對本校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過程中注重評價的真實性、評價要客觀和具體。在評價方法上也要多樣化,我的做法是把學生平時表現、課堂反應和考試結果三者結合起來,不只關注最后的考試成績。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也只有這樣的評價才有助于學生的發展。
2.注重評價的階段性和實效性
評價過程要有階段性,通過一個時期的綜合觀察對學生做出相應的評價,只有這樣的評價才具有指導意義。通過一個階段的觀察,看到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的優點和不足,并把這些反饋給學生和家長,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良性發展。評價除了注重階段性,也要注重實效性,對于看到的學生存在的優點和不足要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和家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揚長避短,也只有這樣的評價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如何讓評價成為促進教師提高的重要手段
教學相長是我們都知道的一個道理。評價的作用之一就是促進教師的提高。從學生的學習態度上可以反饋出很多的信息,它能看出學生是否對學習感興趣,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教師教學方法是否恰當。學生與老師的親和度也能體現出教師育人方法是否正確。
所以,有時我在想,教育本身也許就是這樣,有心的反而沒有這樣的效果,因為教育本就是從心開始,所以,我要用心去愛我的每一個學生,因為不知哪天又有一個學生說,“老師,你是我最敬佩的教師。”那時我就不再詫異了。
有感于此,多年來我都認真地評價和觀察學生,從對他們的評價中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不斷提高自己。所以說評價可以促進教師的自我提高。
參考文獻:
閆占朝.精選案例,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J].學周刊, 2011(20).
作者簡介:劉成文,男,1976年12月出生,本科,一級教師,就職于吉林省通榆縣新發學校,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