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的實施,推動了新的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理念認為,教育評價的價值取向不能過于單一,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價的主要對象是學生,評價者不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這樣的評價會更客觀、更有啟發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評價;學生評價;互動評價
一、教師評價
記得有句話形象地說明了教師贊賞式評價的重要性,大概是這樣說的:“如果我們教師能每天準備100頂‘高帽’——贊賞,讓自己的學生帶回家去,那么學生在這種積極情緒的指引下,一定能發揮出他最大的學習潛能,其結果將是驚人的。”我認為這很有道理。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目標應是多元化的,評價的目標不應只針對學生成績,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的評價,對學生興趣、愛好和學習動機的評價都應成為評價的重點。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學生,所以,在評價時我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發現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時反饋與矯正,以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學生自我評價與學生相互評價相結合
在引導學生自評時,要注意引導他們去關注是否獲得自我愿望的實現與自己真實的內心體驗。課堂教學中,除了師評與自評外,還可以組織學生相互評價,培養學生敢于評價、善于評價的好習慣,讓學生體驗來自同學真誠的評價。
三、師生互動評價
師生互評則重在體驗教學中相互溝通的民主性。它的評價標準應該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動;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有利于師生角色的轉換;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潛能的開發;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趙明仁,王嘉毅.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評價[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0).
作者簡介:王志東,男,出生于1963年5月,大專,就職于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連搭學區,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