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鞏固】
1.《大道之行也》選自《__________》,相傳為西漢__________所編撰,我們還學習過他編撰的另一篇課文《__________》。“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__________。
2.“選賢與能”中的“與”讀“__________”,因為“與”在這里是通假字,通“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3.“不獨親其親”中的兩個“親”的意思和詞性都不同,第一個“親”是__________詞,意思是__________,第二個“親”是______詞,意思是__________。
4.“矜、寡、孤、獨、廢疾者”指的是五種人,其中說幼而無父的人是__________,用一個雙音節詞表達是__________。
5.“男有分”中的“分”字讀“_______”,“男有分”指的是__________。
6.請從《大道之行也》課文中找出兩個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專練】
閱讀《大道之行也》,回答問題。
7.《大道之行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美好的社會,這個社會叫__________,要實現這個美好愿望關鍵是要做到__________。
8.“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9.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大同社會的三個特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拓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
——《孟子·梁惠王上》
10.請從上述片段中找出與《大道之行也》中“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意思相近的一句。
11.翻譯下面的句子。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
12.定期到敬老院做義工,公交車上主動為老人和帶孩子的婦女讓座等行為,這對于一個正常的健康人來說,屬舉手之勞,但是很多人卻做不到。讀完上述片段,你有何感想?
【本版由苗滿紅、王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