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兩則〉單課訓練》
1.dí jiān kuì 瑰 竄 轄 2.(1)鋒利無比,不可抵擋。(2)安撫,平定。3.BDCA 4.準確性 真實性 標題 導語 主體5.信息:通訊社名、發電時間、發電地點。作用:增強新聞的真實可靠性。6.中路軍先發起渡江作戰,所以先寫;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所以西路接著中路說;最后說東路軍的激戰,更能鼓舞士氣。7.示例:無能敵軍垂死掙扎難逃失敗命運 偉大領袖運籌帷幄書寫勝利篇章8.表達方式:議論。作用:立場鮮明地表明了我軍節節勝利和敵軍節節敗退的原因。9.示例:普京講話強調愛國思想10.第①段11.體現了新聞語言的準確性。戰機、直升機、軍車等數量有限,在可數范圍內,因此用確數;士兵、參與閱兵人員數量龐大,不便于一一去數,因此用“超過”來估算。12.不可以刪去。因為這段文字交代了“勝利日”的背景和意義,若刪去不利于讀者理解新聞的內容。13.原因:5月9日是俄羅斯衛國戰爭的勝利紀念日。這場戰爭的勝利對俄羅斯人民來說意義重大,舉行閱兵式是為了紀念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同時也是向局部地區動亂局勢發出警告,提倡和平。
《〈新聞兩則〉的語言特色》
1.不能去掉。“部分”“局地”說明并不是所有地區都會有揚沙浮塵天氣或發生沙塵暴,用詞準確,避免了歧義。2.示例:(1)劉翔因傷退賽;(2)中國觀眾非常失望與驚愕;
(3)劉翔非常看重這場比賽;(4)劉翔的退賽實在是沒有其他辦法了。3.引用市民的話使新聞內容更通俗,更富有人情味,從而使新聞生動,讀者有興趣讀。4.黑體詞不但突出了青藏鐵路建成的重要意義,更表現了作者對青藏鐵路建設中涌現出的挑戰極限和勇創一流精神的贊美。
《別了,司徒雷登(節選)》
1.當時的美國政府和對美國存有幻想的有糊涂思想的人。2.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節節勝利和敵人的節節敗退,最終讓美國的對華政策破產。
《文化是什么?》
1.示例:說明了國民黨反動派挑起的內戰給士兵帶來的痛苦不是個別的,而是普遍的;給士兵帶來的精神創傷是深重的,難以縫合的。(意近即可)2.示例:這句話是說中年的兒女們都從心底理解父輩們深沉復雜的情感世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不能盡孝的悲傷,對“千拜萬拜,贖不過兒的罪來”的自責和痛苦……3.示例:“四郎探母”的劇情,觸動甚至敲打著老兵們的內心世界,說明文化是能激發共鳴的情感載體;文化應該是一種能溝通和連接情感,使人們成為精神相通群體的黏合劑。(意近即可)
《新聞概括類試題專訓》
1.示例:我海監船驅趕釣魚島海域日本船只2.示例:賈樟柯憑《天注定》在戛納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3.示例:(1)發展公共交通;(2)解決停車問題;(3)整治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