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無事,到護城河邊走走。走累了,在外環(huán)道邊的一把石頭椅子上坐定,歇口氣。風吹動河邊的垂柳,柳枝輕拂地面,好不祥和。正看得發(fā)呆,突然頭上被什么東西砸了一下,疼得鉆心。定睛一看,一小截枯木掉落在腳前。四處搜尋,看不到人影,排除了有人惡作劇的可能,慍怒的心情立馬平復了。很顯然,這一小截枯木是被風從樹枝上刮下來的。而風,顯然是無意的。
由此我想到老子的一句名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小截枯木砸在你的頭上,那完全是天地的無心之為。天地不是因為恨你才會砸你,相反,天地也不是因為愛你才給你五谷。天地會砸你,也會給你五谷,這都是天地的無心而為。天地對人,沒有特別偏愛,也沒有特別仇恨。
既然我們能夠原諒一小截無心冒犯了我們的枯木,那么我們也就應該原諒那些無心冒犯了我們的人。中國古代有一句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指的是說話人說話的時候,可能沒想那么多,但聽話者卻會產(chǎn)生聯(lián)想,認為說話者處處在針對自己,處處在譏諷自己,從而對說話者產(chǎn)生嫉恨。這就像一小截枯木無心砸在了你的頭上,你卻偏說這截枯木是有意和你作對,非要把它投到火中燒掉而后快,這就有點過了。
人都有情緒激動的時候,情緒激動了,一些本來不該說的話,一下子就蹦出來了,攔也攔不住。過激的言論,有時的確傷著我們了,但我們可以只當它是無心,只當它是偶爾砸在我們頭上的一小截枯木。頭雖然被砸疼了,但疼痛感馬上也就過去
了,何必耿耿于懷?
美國南北戰(zhàn)爭初期,北軍的麥克萊倫
將軍打過幾場小勝仗,非常自負,自詡為“年輕的拿破侖”,把林肯及其內(nèi)閣成員說成“惡犬”“壞蛋”“我見過的最傻的傻瓜”等。有一天,當他在晚上7點鐘回到家時,仆人告訴他林肯已經(jīng)在此等候好幾個鐘頭了。他經(jīng)過林肯所在的客廳門口,裝作沒看見總統(tǒng),徑直上樓去了,并讓仆人跟林肯說自己已經(jīng)睡了。
林肯夫人氣得直掉眼淚,她極力讓林肯撤掉這個“可惡的大空炮”。林肯卻說:“如果麥克萊倫能帶給我們勝利,那叫我給他拎包提帽都行。”面對他人的惡意羞辱,林肯把它當作是無心砸在自己頭上的一小截枯木,可能會疼那么一下,但馬上就忘掉了。林肯的胸懷是多么博大,他不會嫉恨那些羞辱過自己的人,他把個人恩怨完全拋棄,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這多么值得我們學習。
我把這一小截砸得我的頭生疼的枯木撿回家,放在我的書桌上,我要日日看著它。
(選自《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14年第2期,有刪改)
思維遷移
一小截枯木,無心砸在我們頭上,我們會一笑了之;那些無心冒犯我們的話,我們同樣可以一笑了之;甚至那些看似有意對我們的冒犯或羞辱,我們也大可毫不放在心上。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它像一座橋梁連接著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