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班都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這是老師都要面對的。如何正確處理這個問題,是每個老師需要深入研究的。它不僅考察教師的基本功,還是維持課堂紀律和教學秩序的重要保障。
個人因素
學生心理和生理的因素。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各方面的特點來看,小學生年齡較小,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都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腦細胞都比較脆弱,不適合長時間枯燥學習,此時的無意注意強于有意注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些男孩子下課是打打鬧鬧,到上課鈴響還沒定下心,注意力就自然集中不了。而一些女孩子下課的時候聚在一起看漫畫書,聊天,一直到上課鈴響才戀戀不舍地回座位。這時她們也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原因。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是符合班級絕大部分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的,但一些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對于老師講的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這些學生就會不時插嘴,使其他學生不能好好吸收知識。而那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對所學知識只有一知半解,慢慢地就變成想聽聽不懂,就干脆不聽了,這樣就越來越容易走神。
家庭因素
父母教育態度及方式問題。有些父母對孩子不管不顧,抱著學不學隨便、學多少算多少或者是只要學會認基本的字會算基本加減法就可以的態度,使自己的孩子接受了這樣的思想,那么在上課時,自然精力就不集中了。有的家長雖然很想讓孩子學習優秀,但用錯了方法,一味地批評、打罵孩子,讓孩子覺得反正學不學都是要挨打挨罵,那就不學了,產生了不愿學習的想法。
學校因素
教師教學水平及方式上的問題。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老師也有一定的原因。一些老師經驗比較少,教學方法比較有限,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如語言平淡、表情單一、照本宣科、所講內容學生不感興趣等等。有時候,老師在教學知識時,只顧及到了比較好和中等水平的學生,沒有顧及到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到后來越來越聽不明白,這些學生就會開始開小差,最后就影響到了整個班級。很多學生會因為不喜歡某位老師,就在這門課上做小動作、講話等。
學校環境因素。學校環境也是導致學生精力不集中的因素之一。如,在上課時,周圍同學在講話或者做別的事,注意力都容易被分散;有時候在上課時會飛進一直蜜蜂或者別的什么蟲子,刮大風把教室的裝飾吹得嘩嘩作響,下大雨打在窗戶上噼里啪啦直響等等,這些意料之外的狀況,都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過去,而且很難一下子就把注意力拉回課堂。
解決方案:了解學生,及時幫助
找出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的原因,那么就要有相對應得解決方案。
學生方面 ,自我調節。 班級里不是只有一個學生,老師不會因為某一個學生沒跟上而專門放慢進度。這些學生就需要靠自己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有不明白的地方,在課間向老師或者同學請教。晚上要早點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第二天的學習生活就會更有精神,更加容易集中精力。
家庭方面,家長需要盡量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尤其是在做作業、看書的時候,盡量不要打擾孩子,容易精力不集中的孩子則需要家長在旁邊督促孩子、提醒孩子集中精力先完成作業再玩。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字大一些、內容豐富有趣的書籍,讓孩子對書有興趣,慢慢地孩子能夠長時間坐著看書,精力也會慢慢容易集中了。
學校方面,教師自我提高。年輕教師教學經驗尚淺,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無法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為了不讓學生有精力不集中的現象,老師需要使自己的課變成一堂優秀的課。從課堂開始,就要立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工具等等,讓學生的精力隨時都在老師身上,沒有空閑的時候走神。教學內容難易要適當,要考慮到全班學生的接受能力,結合生活實際,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不斷增加新信息和新內容,循序漸進,逐步深入,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
作為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是應該的。教師上課時發現有走神的同學,可以用眼神暗示,若學生沒能發現,教師可以講課時走近該生,碰下他的桌子,學生會立即意識到自己應該集中精力聽課了。若有屢教不改或者影響班級紀律的學生,教師應適當批評,但不能諷刺、挖苦學生,否則會適得其反。而對一些經常精力渙散的學生,課后,教師應該及時找他們談心,了解原因,幫助他們解決。
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是常有的事,也是每個老師都要面對的問題之一。如何正確處理好該問題是值得每個教師研究的,它不僅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還是維持課堂紀律和教學秩序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對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問題應給予高度重視。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陽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