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公眾的注意點往往聚焦在高考改革上,但我要說的是,不要只期望高考改革。在我看來,高考和招生相比,高考只是“小改”,招生才是“大改”;招生和用人相比,招生只是“小改”,用人才是“大改”。如果沒有勞動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變革,再好的高考也解決不了問題。
@環球人物雜志:教育改革決不能本末倒置。但如果只有“堵”無“疏”,還可能會激發更為強烈的反彈。這個角度看,曾經的“小升初”以分數選擇學生,恐怕還算不錯的選擇,盡管違背了教育規律,卻能保證教育公平。公平,始終是中國老百姓對教育最為緊迫的期待,特別是在下一代身上。
@教子有方欄目:家庭教育必須“補位教育”。“補位”一詞作為術語,屢見于足球比賽等體育項目,引申推廣到教育領域,可指在對青少年教育上不能出現“盲點”和“空白”。正如青少年的生理發育需要均衡、協調的營養,青少年的成長也需要全面、協調的教育。
@細雨騎牛:十年之間,中國教育從農村包圍城市,以致現在的城里學校都人滿為患。每逢周末或者放假,這幾萬人的學生疏散回家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思想經緯:現代教育越發強調小組學習、討論式學習。而這樣的方式要依賴于小組成員差異化。成員間的背景、經歷、知識結構、個性特征相差越大,教學效果越好。但我們的戶籍制度和按成績分班又基本抹殺了這種可能性。
@丁一晨DYC:又快到一年高考時了,昨晚夢見自己在考場,沒寫完硬是被逼交卷,急得滿頭大汗,夢中被巨大的恐懼與緊張淹沒。突然驚醒。發現是夢,大呼一口氣。即使高考遠離我這么多年,對它的恐懼仍存在內心深處。這也許就是創傷后的應激障礙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