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實踐性和時代性的課程,可以把信息技術作為每個人學習和認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解決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由此可見,打造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課堂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構建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課堂呢?
正確看待信息技術教育
要想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性,首先要讓教師和學生改變原有的“信息技術課程是副課”的觀念。教師應該認識到,信息技術課也同其他考試科目一樣,是必修課。信息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素質的培養是各門學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結果,各學科的教學內容不一樣,但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信息技術課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養提升為終極目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嚴肅課堂紀律和加強機房管理,樹立教師的威信,人文關懷和愛護激勵學生相結合,這是高效率的保障。當然,除了教師要正確對待信息技術課,更重要的是還要引起家長和學生的重視。在個別學生眼里,信息技術課就是他們玩游戲、上網沖浪的時刻,在他們的心中,或許想當然地就有這樣的一個等式——“信息技術課=上網+玩游戲”。顯然這個等式是不成立的,上網和玩游戲只是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形式而已。
高效備課是基礎
“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研讀課標就是“磨刀”,是把力氣用在刀刃上。新課程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教師們要認真研讀,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要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其次,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等三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最后,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要避免一概而論。對于優等生,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后進生,可以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教材是教師實施課程標準的載體,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也是政策性很強的課程資源。如果把課程標準比作圓心,那么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徑,無論圓有多大,都離不開圓心這個核心元素。教師通過解讀教材來理解課程標準,也要用課程標準來駕馭教材,更要堅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實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集體備課這一種適合教學實際的備課形式,集中多數人的智慧,實現高效益備課。在集體備課中,老師們以一個共同關心的課題或問題進行有準備的研討和分享,彼此敞開心扉和思想,交換彼此的智慧,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彼此分享、和諧共進的同事關系。
網絡教學平臺優化課堂教學
結合多種教學方式 要提高課堂效率,教師首先要深入了解各種網絡資源、平臺的特點,適當采用各種網絡教學方式。教師要正確處理好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實現各種教學優勢的互補。網絡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創設的教學情境各有長處:網絡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但傳統教學手段所積累的許多寶貴經驗,應該繼承和發揚。
加強師生互動 魔燈平臺和專題網站為師生互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和軟件平臺。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師生對講、分組學習、在線討論、上交作業等方式來進行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的交流。當然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BBS交流信息,或通過QQ或MSN進行即時通訊。如筆者的《Flash動畫制作——形狀補間動畫》在“形狀補間動畫發生哪些屬性變化”這一環節中采取通過BBS與學生即時交流的形式,在“優秀作品評選”環節中采用投票方式等。學生可以通過這些互動活動各抒己見,教師也可同時關注學生的反饋。
加強生生協作 在網絡教學平臺環境下,學生由于特定的學習目的組成學習共同體,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傳統教學中過分強調獨立發展,嚴重影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利用網絡絡教學平臺的協作學習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它要求學生與學生之間加強協作,既發揮主觀能動性,針對所設置的問題和自己發現的問題發表看法,又要在解決同一學習問題時彼此合作,以達到深刻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的目的。
在反思中促進步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敏銳的觀察力,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獲得足夠的反饋信息。如果教師只知道自己滔滔不絕地講述,而忽視學生的感受和反映,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只有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才是一節高效的課。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呢?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堂效果進行反思,設計適當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這樣課堂上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有時教師講一節課不如讓學生動手做十分鐘。老師多講、學生少練,不但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容易被動學習,而且還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擴展,思想容易被框死。所以,筆者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要大膽放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做到少講多練。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