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內容。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教育質量問題也越來越成為關系高校生存與發展的決定因素。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本科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是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闡述了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內涵與構建,分析了現階段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完善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3-0215-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實現了快速發展,高等教育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自1999年高等教育擴大招生以來,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數量達到2 442所,在校生達到2 391.3萬人,毛入學率達到30%,高等教育進入國際公認的大眾化教育階段。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教育質量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全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
一、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內涵
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就是為全面確保和提高教學質量而建立起來的組織與程序體系。主要是指高等學校為完成預定的本科教育目標,綜合發揮目標導向、條件保障、評價與診斷、反饋與調控、激勵約束、監督控制功能,校內全員參與、全程實施,形成一個任務、職責、權限明確,能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質量管理系統。
二、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一個行之有效的高校本科教育內部質量保障工作體系由六個部分構成:
(一)教學質量保障目標系統
高等學校制定學校質量目標,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依靠質量目標、質量標準對教職工的工作進行規范和約束,引導他們調整自己的質量行為。教學質量目標系統主要包括:(1)人才培養目標的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方案、專業規范等;(2)人才培養質量:教學大綱制定、教材選用、師資配備、課堂教學質量、實踐教學質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等。
(二)教學質量保障決策與指揮系統
教學質量保障的決策與指揮系統通常由校長、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和教務處等人員和有關部門組成。主要任務是對教學管理目標和教學質量標準進行決策,制定學校政策措施,組織指揮和協調學校教學質量管理活動,并總結經驗和不足。這個系統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
(三)教學質量保障決策執行系統
教學質量決策執行系統由校和院系二級運作模式組成,主要由校和各院系負責教學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員共同組成,另外還應該包括學校各級黨委、社團組織、后勤等,執行學校指示決定,真正實踐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過程和全員管理的思想。
(四)教學質量保障信息管理與反饋系統
教學質量保障信息管理與反饋系統的目標是收集、分析研究、反饋教學質量管理和質量結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質量改進意見,落實改進措施,檢查、驗收質量改進效果等。該系統通過相關制度和規定,建立教師、學生、管理人員、用人單位等多主體的教學質量信息的收集、反饋、改進機制,為教學管理與決策提供依據,形成有效的、持續的教學改進機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信息管理與反饋系統應建立以教務處、督導室為主,就業指導中心、各院(系)、學生信息員、學生家長、畢業生、用人單位、社會機構等共同參與的教學信息反饋機制,同時還應有專業信息管理的人員參與。
(五)教學質量保障評價與診斷系統
教學質量保障評價與診斷系統主要是對人才培養關鍵環節的評價與診斷以及日常評價與檢查制度的完善。對人才培養關鍵環節的評價與診斷要多種途徑并用,多個主體參與,對課程、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等進行評價和診斷。日常評價與檢查制度的完善要與專業評估結合,定期診斷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堅持日常教學檢查和“三期”教學檢查,進一步完善教師教學質量網上評價系統,使評價標準更科學,實現多層次、即時動態評價。
教學質量保障評價與診斷系統應該由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主管,由高校學術委員會、教學委員會成員,專職的信息管理人員,以及從事教育統計、測量與評價的專家共同組成。
(六)教學質量保障檢查與監督系統
教學質量保障檢查與監督系統的目標是通過監督教學質量保障項目的執行情況及質量保障體系的運行情況,及時控制影響教學質量生成的各個要素,提高教學質量管理水平,保證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檢查與監督系統是整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正常高效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高校教學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負責人和黨辦、校辦主任組成。
三、現階段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普遍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日趨成熟,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目前,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學質量評估不夠完善
一些學校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不夠科學客觀,缺少創新性和適應性,沒有充分考慮高等學校的多樣性,出現不同的高校采用相同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同的學科課程采用相同的指標體系的現象。由于各個高校、各個學科課程的具體情況不同,降低了評價工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影響了教師對于評估的積極性和教育質量的提高。沒有分類分層的指標體系,可能會導致千校一面的結果出現,不能很好地促進高等學校發展的多樣化。
(二)評價組織機構不健全
設置專門負責校內教學教育質量保障的組織機構有利于促進分散的教育質量要素和質量管理活動的統一,有效提高教育質量。目前多數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機構不健全,有的沒有設置功能相對獨立的機構,有的只建立了校一級的機構,但院系級的評價機構不健全,管理的重心還停留在校級管理層面。機構設置的不健全導致功能的分散,不利于高校教育質量保障工作的有效開展。另外,有的高校雖然成立了專門的評價機構,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缺少教學質量評價的專業指導人員。
(三)師生參與教學質量保障的意識薄弱
教學質量是教學活動各個環節質量的綜合體現,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的教師、管理人員、學生的工作和學習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高校整體的教學質量。因此,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完善,需要高校師生的共同參與,共同實施。但是目前高校的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和實施沒有完全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師生全員參與教學質量保障的意識薄弱。
四、完善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思考
(一)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要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
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應該是靈活的、多樣化的,針對不同類型的普通高校的特點,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評估指標體系。因此,各高校在構建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評價指標時要厘清自身的類型,是一般院校還是重點院校,是工科院校還是師范院校,是教學型院校還是科研型院校。根據自身的類型來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二)高校要健全教學質量保障專門組織機構
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應該在校、院兩個層面上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建立高效的管理與溝通機制,推動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工作的有序開展。教學質量保障組織機構的設置應該包括領導機構設置和執行機構設置兩個方面。學校一級的領導機構應該設置學校教學質量保障工作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全校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工作。同時各個院(系)應成立院(系)教學質量保障工作領導小組,接受學校教學質量保障工作指導委員會的業務指導,領導本部門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工作。學校一級執行機構應該設置學校教學質量保障工作辦公室,設立策劃組、專家組、資料檔案組、后勤保障組,院(系)一級的執行機構應該設置院(系)教學質量保障工作領導小組。
(三)注重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并尊重學生的意見
質量是立校之本,是高校發展的生命線。高校要始終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根本目標,把質量意識全面融入辦學的體制機制創新、專業建設、基地建設、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工作、每一個機體中。切實樹立質量第一、質量為本的理念,在全校形成高標準、嚴要求、人人關心質量、人人講究質量、人人具有質量自覺的質量文化,使“有質量地工作和教學”成為教師的行為準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他們對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教學工作擁有直接的體會。高校可以通過組織定期的學生座談會,認真聽取學生對學校質量保障工作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以此來推動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劉雙.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探索與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11(1).
[2]夏季亭,帥相志,宋伯寧.普通高校本科教學評估成效與改革取向[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32.
[3]潘建飛.高校本科教育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
[4]孫怡.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13(2).
[5]陳文貴.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與構建[J].天津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2005(12):13.
[6]龍金智.關于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J].考試周刊,2009(31).
(責任編輯: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