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對全日制管理類研究生的培養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目前在管理類研究生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導師指導、學術論文質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高全日制管理類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對策,即明確培養目標,合理調整培養方案;實施個性培養與彈性學制;加強導師指導力度;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建立多元化的質量標準,健全評估制度,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合培養。
關鍵詞:全日制管理類研究生;研究生教育;教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3-0217-02
碩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級人才的主要途徑,對我國的建設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全球經濟的深入發展,科技日新月異,伴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時代的來臨,經濟、科技競爭已席卷世界,高層次管理類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對知識經濟時代下的國家的建設至關重要。
一、全日制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培養教育現狀
全日制管理類研究生的培養特點及現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全日制管理類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及規范化管理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目前,我國全日制管理類研究生的培養與其他學科相比,呈現出社會需求大,培養規模大、增長快;社會需求多元化,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趨向于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生源基礎參差不齊等特點。
二、全日制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人們努力提高碩士研究生整體培養質量,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于諸多因素的作用,目前研究生培養機制僵化,培養模式不適應規模發展的要求,質量保障體系不夠完善,當前全日制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培養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有:培養目標模糊、導師指導不力、學術論文質量不高、就業難度大等。
1.教育培養目標模糊,培養模式單一,課程設置單調
重視理論教學、缺少實踐課程具體表現為:集中授課多,小組討論少;理論課程多,實務應用設置少;參與導師科研多,開展社會實踐少。同時設置的課程與本科課程知識水平相似,內容淺,層次低。目前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培養主要是一種研究型培養模式,缺少實踐應用,而這與學生畢業進入社會所需要用到的實踐經驗相脫鉤。同時存在設置的課程數量相對偏少,課程設置缺乏邏輯性和層次性,理論課程缺乏系統性和深度,應用課程缺乏案例和可操作性等現象。
2.導師指導對學生培養缺乏關注
有的導師教學科研工作量繁重,帶的碩士生較多,有些導師行政事務纏身,非業務活動繁多,有的年輕導師,缺乏對研究生的指導經驗等原因,使得導師對研究生的實際指導效果大打折扣,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不到應有的培養和提高。
3.學術論文質量不高,缺乏創新
目前,一些人追求短、頻、快,急功近利,而拼湊抄襲、敷衍了事,重視論文數量而忽視論文質量,文章缺乏新意。導致總體上碩士研究生論文質量有下降的趨勢,論文質量不高,缺少創新。
4.就業難度大
在大多數高校,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就業形勢一般,在企事業單位也少有突出表現。很多單位出現了寧要本科生不要研究生的情況。主要是由于管理類研究生課程設置不合理,缺少實踐經驗和技能等原因。
三、提高全日制管理類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對策
管理類研究生的教育與培養,應切實滿足社會的需求,積極培養多層次、復合型、創新型人才。通過對全日制管理類研究生培養現狀的研究可以發現,我國管理類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為提高全日制管理類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明確培養目標,合理調整培養方案
管理類研究生的教育與培養,既擔負著為政府、企業的管理部門輸送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又面臨著學科建設和發展對理論型科研人才的需求。因此應改變目前的培養類型單一的狀況,應針對不同的目標,相應的調整培養方案。在教學內容方面,應根據管理類全日制碩士的特點,在保證基礎知識扎實的前提下,偏重管理實踐方面的知識。在教學方法方面,教授可以靈活采用案例教學、團隊學習和現場教學等方法。
2.實施個性培養與彈性學制
在培養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注重個性發展,因材施教。學校應積極的嘗試個性人才的培養,減少指定的必修課程,增加選修課程,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并鼓勵學生進行有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性研究,增強學生的獨創性。另外,為了利于學生接觸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可以實行彈性學制來延展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允許學生在學業期間進行創業活動和自我研究活動。
3.加強導師指導力度
強化導師負責制,理順導師和研究生的關系。強化導師的責任意識,對老師進行培訓教育,提高導師培養研究生的積極性,增強導師的教育、指導責任心。從而促使導師做到關注學生教育,悉心指導和鼓勵學生探索創新,并以自己的學識和才德,引導研究生養成嚴謹的學習和研究風氣,促進研究生培養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的導師測評系統,對老師上課情況、帶學生情況、學生對導師的指導的滿意度等情況進行調查,實行獎懲制度,從而促使導師存在危機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指導。
4.加強學術道德教育
學術論文集中反映了研究生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是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一種物化形式。而對于現在存在的文章拼湊、抄襲等不良現象,應加強學術道德教育,杜絕不良現象的發生。做到導師言傳身教,開展嚴肅認真的治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研作風和勇于創新的科研精神教育,并建立和完善各種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營造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
5.建立多元化的質量標準,健全評估制度,完善質量保證體系
應建立適用于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管理類研究生的多元化質量標準和評估指標體系,健全評估制度,定期評估,針對不同層次的管理類研究生,制定相應的有針對性教育教學。并繼續推進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完善質量保證體系。
6.加強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
管理類研究生畢業后從事相應的管理工作,在公司中屬于中層的管理者,不僅要懂得相應的技術技能和實踐經驗,更需要具備相應的管理能力。而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合培養,讓學生在學校學到相應的技術和理論知識,再到企業中進行磨煉,先分配到基層中了解相應技術技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再安排到相應的管理工作崗位,積累相應的管理工作經驗。才能提高管理類研究生的教育質量,使他們在畢業后直接就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曹永菊.淺談經濟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培養中的問題與對策[J].江蘇高教,2001(2).
[2]王桂榮等.管理類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石油教育,2012(3).
[3]江鐘信.經濟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問題與對策探討[J].科教文匯,2008(6).
(責任編輯:李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