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乃至全球慢慢地掀起了一種“國學熱”,文言文的學習已成為社會上很多人想要學習的一個領域,而文言文對于沒有一點古文基礎的人來說很難讀懂,致使很多人望之止步,甚至對于還在大學學習的學生來說,文言文的學習也是他們頭疼的一個科目,將從六個方面來論述文言文的學習。
關鍵詞:文言文;學習;古代漢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3-0234-02
為什么要學習古代漢語?為什么要學習文言文?為什么要學習古代的文化?成為當今90后學生很困惑的一個問題。現實的社會已讓他們感覺到對于以上的學習,毫無用處,特別是文言文——盡管蘊藏著豐富的國學思想但擺在他們面前就像一部天書一樣,他們已不想去觸碰。殊不知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已一直在用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文言文中的思想去思考問題去解決問題。《尚書》的治國之道,《孫子兵法》的軍事戰略,《論語》的教學之道、《莊子》的清靜無為等,它們無不日益發揚光大,成為很多國學愛好者一心研讀的經典著作。而由于時代已久遠,文言文的學習成為當代很多有志人士想學習的一個難點。
對于觀察細致入微者而言,當今社會逐漸呈現一種現象,越古老的東西,通過慢慢地被人挖掘,發現它潛在的文化魅力,漸漸地浸入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從而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比方說現今的國學,它的魅力已經成為很多企業家想要去觸碰的一塊寶地,他們的企業文化思想無不來自國學。而當今的大多數90后學生認為學習文言文無用,大部分的原因來自于文言文太難學、難懂,沒必要花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所以在學習文言文這一方面重點是他們沒有掌握好學習文言文的要點,使其還處于文言文學習的門外。對于那些掌握好了的學者,他們早已沉浸在了學習文言文的樂趣中。本文所談的文言文的學習包括文言文作為語言文字和作為語言文學兩個方面。本文將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講述古文言文學習的一些要點。
第一,學好文言文的首要要點那就是工具書常備身邊。要學好文言文,首先常用的文言文學習的工具書必不可少。學習文言文的工具書有很多,其中《漢語大字典》、《古代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是我們常用的。《中華大字典》、《康熙字典》、《辭海》(或者《辭源》)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備齊。身邊有幾本工具書這只是第一步,有而不用不查,那等于沒有,所以我們要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重點是遇到問題借助工具書用心去查,去翻閱和去核對。無論是學習大學語文當中的文言文還是作為一個專業的漢語言文學的學者學習文言文,特別是今后想從事語文教學的學者或者正從事于語文教學的師者,工具書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要有老師領進門。文言文的學習畢竟時隔久遠,很多讀不懂那也是能夠理解的,但是我們可以借助有資質的老師的講解,一步一步地攻破。在老師的指導下,了解每一部經書的體例,思想內涵以及掌握它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閱讀方法,慢慢地一旦有了老師的指導作為鋪墊,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慢慢擺脫老師的講解,自己自學,掌握到更多的文言文知識。當然在今后的自學過程當中我們有疑問也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同時也可以通過訪問一些國學網站或者文言文學習工具網站來尋求答案或者學習,比方:漢典(www.zdic.net)、爾雅(www.erya100)、查字體的演變(ChineseEtymology)、段玉裁注《說文解字》網上查詢(http://www.esgweb.net/html/swjz/imgbook/index5.htm)等。
第三,要多讀幾部古書,以多讀幾部古書為基礎向外擴張學習新的知識。想要透徹地掌握文言文,發現中國文字的魅力、中國語言的魅力,《說文解字》、《爾雅》、《廣雅》、《方言》和《釋名》等,閱讀這幾部解釋性的古書必不可少。因為這些古書的閱讀可以解決在學習文言文當中為什么做出這樣的解釋,這樣便于你加深文言文的理解、掌握和記憶。當然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或者說古文基礎不好的情況下,看懂以上書籍的原著,顯然不太可能。但我們可以借助離它們的時代比較近的學者給我們做的注解書,或者說離我們的時代比較近的學者做的注解書來看這幾部古書。在解經方面,清時期達到了鼎峰,很多學者對中國的很多經書做了注解。許慎先生的《說文解字》我們可以看大徐本徐鉉先生的《說文解字》,也可以看湯可敬先生的《說文解字今釋》;《爾雅》可以看黃侃先生的《黃侃手批爾雅義疏》或徐朝華先生的《爾雅今注》;《廣雅》我們可以看王念孫的《廣雅義疏》;揚雄的《方言》我們可以看周祖謨先生的《方言校箋》;劉熙先生的《釋名》我們可以看畢沅先生的《釋名疏證》等,一些古注書比較難讀懂,需要有老師的指導,了解編排體例、內容、如何閱讀,同時在讀這些書籍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在翻閱這些古書當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國語言文字的極大魅力,感悟我們祖先的聰明與智慧,領悟他們當時的生活情況,完全沉浸在我們多姿多彩的古文化中。盡管我們在閱讀以上古書的時候可以翻閱對應的注解書籍,但是我們要知道讀這些注解書籍還是不如讀原著,所以我們在有了一定的理解的基礎上返回多讀原著,并且審視之前在這個地方做出的這個解釋是否合理,因而原著才是我們要重點把握的,盡管有相對應的注解書籍,但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理解,同一時代每個人的理解也都不一樣,先輩們的一些注解尚且有的還值得商榷,更何況當今不負責任的翻譯人做的注解更是值得懷疑。
第四,在學習文言文當中不能完全迷信各種注解。很多讀者特別是初學者,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一邊看文言一邊看注解,或者說直接看文言的全篇翻譯來學習文言文,甚至沒有注解或沒有翻譯就看不下去就學不下去,這是一種非常不可取的學習文言文的方式,也是很多學者文言文學習能力沒有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看一些自認為很懂文言文很懂國學、不負責任的寫作者、翻譯者或濫竽充數者,甚至追求速度的出版商,他們對國學的翻譯漏洞百出,五花八門,甚至令人可笑至極,已讓人深惡痛絕。所以一味地迷信注解,想要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能力那是不可能的,甚至我們大學里面的教材中,涉及文言文的注解都有或多或少的錯誤,更別說市場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做的注解書。而且對于文言文的詮釋,隨著人們對它的理解日益深刻,它的意思有些已發生了變化,很多已大大地往前推進了一步。中國的語言文字淵遠流長,一脈相承,時至今日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是有些我們是可以根據我們的語感掌握和理解的,不可能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們不能完全相信注解。
第五,學好文言文重要的一環是要多閱讀多思考,領會其中的含義。古人云:讀書百變,其義自現。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多讀如何來把握古人所要傳達的思想,古人當時的情懷。特別是提到注解有時候都不可靠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多讀多思考,讓自己去深刻把握,去理解,去找尋答案。多讀可以讓我們領悟古人傳達的思想,多思考也讓我們對古人的佳話做進一步的闡釋,為當今所用,同時,多思考也讓我們可以回過頭,苦思冥想發現現在的理解是否有錯。這也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很重要的治學方法。
第六,學好文言文的重點還是要會用,把國學的精粹貫穿于我們的思想,貫穿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學而不用那也是為什么造成現在的90后大多數認為學習文言文無用的一個原因。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接近死亡的古語詞或者長期不用的古語詞慢慢被激活,比如:■、雷人等逐漸從網絡步入到社會。很多新詞新語的出現,我們可以從我們的古漢語找尋答案。“■”字的寫法事實上產生于本土,就來自最初明亮的“明”的寫法的左半邊,表示月光透過窗子照射進來。而雷人的“雷”字,是一個被現在激活了的詞,由于雷給人的感覺是震驚、驚訝,在人的感情色彩的附加上,把震驚、驚訝這種感覺賦予給了“雷”這個詞,從而產生雷人、雷事這么形象生動的說法。所以,古漢語不可不學,古文言不可不知。同時,當今社會日益復雜,壓力日益增大,當我們感到迷茫時,感到困惑時,我們不妨從古人那去找找答案,因為很多時候古人的思想通過文言文已經給了我們答案。多去看看走走會發現,就連當今各企業競相打造的代表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大多來自我們的國學思想,來自我們的文言文選篇。國學已走出了學校,與當今的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現在很多企業外出培訓,所學的一個科目就是國學,國學與辦企業聯系在一起,用國學思想來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來提高管理者的心智。所以在學習文言文上,我們要做一個學習文言文的有心人,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把我們的國學用活。這里所說的把國學用活并非推崇用文言代替普通話,而是用我國法定通用語普通話理解文言,領悟文言作為語言文字和文學兩方面所綻放的魅力,讓國學為今人所用。
鑒于本來一直以來從事古代漢語、文字學和訓詁學的教學,對于古文言文的學習有一定的經驗,寫下此文,望對喜歡文言文、喜歡中國國學而不知道如何學好文言文、掌握好文言文從而挖掘中國國學、中國語言文字魅力的人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蔡文婷.試論高校相關語文課程中文言文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學理論,2012(18).
[2]許宜平.“抓”與“放”的藝術——對高職《大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幾點建議[J].科技信息,2013(13).
[3]王成軍.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2(21).
[4]郭彩霞.淺析學習文言文的科學方法[J].教師,2011(26).
[5]黎文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J].中學教學參考,2011(22).
(責任編輯: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