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雷鋒精神內涵豐富,在新時期主要表現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雷鋒精神在推進高校道德教育方面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和踐行力;有助于不斷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高校基礎。通過建立道德模范常態化機制,堅持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推進模式等措施,可以有效推進新時期的道德教育。
關鍵詞:道德模范;常態化;建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3-0280-02
2013年是毛澤東同志提出向雷鋒學習50周年,黨的十八大又立足我國改革發展的新時期,鮮明地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以雷鋒為代表的道德模范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楷模,他們在普通的崗位上忘我工作、服務人民、默默奉獻,用短暫的人生譜寫了壯麗的人生詩篇,樹立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無數實踐證明,推進學習道德模范常態化建設是扭轉當前道德滑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
一、“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核
(一)雷鋒精神薪火相傳,動力永續
“雷鋒精神”是我們寶貴的財富,“雷鋒精神”是一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符號,時代的變遷沒有使“雷鋒精神”褪色,“雷鋒精神”在新時期被無數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所演繹,最美司機吳斌,最美教師張麗莉,以孟祥斌為代表的曾經感動中國的各類先進事跡,再到“當代雷鋒”郭明義,普通的勞動崗位展現的是偉大的勞動情懷,他們有的是追求生命的理想和意義,有的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鮮活榜樣,有的以職業操守和職業精神來勉勵世人等等;這些社會正能量凸顯的是“雷鋒精神”薪火相傳,動力永續的生命力;體現了維護崇高道德精神的品質。
(二)新時期具體化的“雷鋒精神”——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總結即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則是對新時期“雷鋒精神”的最好詮釋,雷鋒同志雖然離我們遠去,但“雷鋒精神”卻歷久彌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從國家、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層面對當前的價值觀進行了綜述,其與“雷鋒精神”一脈相承,兩者都是對真、善、美的最好演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續學習“雷鋒精神”對于我國公民道德建設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不言而喻,有頂層設計對“雷鋒精神”的詮釋,有人民群眾對“雷鋒精神”的踐行,具體化的“雷鋒精神”——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將成為新時期指導我們進行社會公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個人品德教育的標桿。
二、高校推進道德模范宣傳教育常態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一)高校推進道德模范常態化建設的必要性
高校是學習宣傳道德模范的橋頭堡和主陣地,大學生作為我們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一定要有過硬的思想素質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然而,當前高校學習道德模范的體制機制不夠健全,運動式學習模范的現象大量存在,學習內容膚淺,流于形式,以學習“雷鋒精神”為例,每年的3月5號,是我們學習雷鋒的紀念日,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每到這天,校園里往往會出現各種“學雷鋒”的海報,各種宣講“雷鋒精神”的講座,一時間,學習雷鋒的熱情空前高漲,可是,過了3月5號,“學雷鋒”活動就好像人家蒸發一般,海報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就早已被別的活動覆蓋,于是就有人開玩笑地說雷鋒叔叔沒戶口,五日來了,六日走。看似調侃的背后卻很耐人尋味,發人深思。雷鋒的例子是我們當前學習道德模非常態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中國倫理學顧問徐惟誠表示“人們期待著學習雷鋒的活動成為社會的常態,期待著更多的雷鋒傳人到處成長起來。”運動式學習模范的現象提醒我們有必要推進道德模范常態化建設。
當今社會日益多元,各種思想交織,在社會思潮多樣化和意識形態多元化背景的沖擊下大學生的思想不再是單一而是更加豐富,以90后獨生子女為主體的大學生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積極熱情,彰顯個性,他們把理想追求與現實功利相結合,更加務實,拜金一族,拜官一族屢見不鮮,然而,過分的關注自我使他們的集體意識逐漸減弱,有的甚至出現了我行我素,損人利己的不良行為,這種行為不僅破壞同學之間的感情,也不利于個人的健康發展。其次,高校課程設置重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道德教育的引導,使得好多學生思想道德日益滑,“藥家鑫事件”從側面反映了社會道德滑坡的嚴重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道德模范常態化建設在高校推進既有時代性也有必要性。
“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這是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學雷鋒常態化”之后,又新增加了“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的重要舉措,強調了選樹道德模范對推動學雷鋒常態化的重要作用。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前提是什么樣的榜樣,才能讓大學生群體信服、敬仰,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改革開放的這些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創造財富、提高百姓福利的同時,也滋生了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錯誤思潮,染色饅頭、牛肉膏、蘇丹紅、三聚氰胺充斥市場,嚴重腐蝕著一些人的靈魂,侵蝕著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影響著整個社會肌體的健康運行。嚴峻的現實,更凸顯雷鋒精神的可貴。一個人的典型太形單影只,木秀于林,風必催之的道理很簡單。“三人”才成眾,凝聚起力量,塑造道德群像,樹時代楷模,就像感動中國人物一樣,他們可親可感可敬,就像是我們的鄰居,看得見,摸得著,一切歸于平淡與真實。就拿高校來講,在學雷鋒常態化的過程中,不乏“雷鋒”群像,但缺少的是像郭明義這樣的典型,為此,在高校推進道德模范常態化建設既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要求,也是踐行黨的十八大精神,積聚正能量的表現形式。
(二)高校推進道德模范常態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期推進道德模范常態化建設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迫切要求,有助于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在學生中間形成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人際交往氛圍,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和踐行力,有助于不斷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高校基礎;推動學習道德模范常態化建設,是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內在需求,通過道德模范力量來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防止多元價值觀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消極影響,增強大學生自我道德意識,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對倡導文明新風,匡正道德失范,矯正誠信缺失,提升全社會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推進道德模范宣傳教育常態化建設還將進一步激發高校思想道德建設熱情,豐富高校思想道德學科建設,當前高校思想道德學科建設過于單一,理論知識充斥教材,形式化學習現象比較嚴重,這些都不利于思想道德學科的發展,推進道德模范常態化建設有益于進一步深化對道德模范的研究,有利于道德模范理論的系統化,對道德模范及其價值做出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需要、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要求、與大學生健康精神生活需要和高尚精神生活追求相契合的概括和闡釋,提高大學生對道德模范的認同度。
三、高校推進道德模范宣傳教育常態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扎實推進,建立學習道德模范的常態化機制
獨木不成林,常態化建設的基礎在于大眾化。樹立模范是推進道德模范宣傳教育常態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樹立模范典型的意義在于它有利于凝聚大家的模范共識,通過身邊的例子引起大家的共鳴。營造“模范就在我身邊”的校園氛圍。同時還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把學習道德模范作為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內容,納入優良傳統教育和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常態化的教育機制。打造大學生參與的廣闊平臺,廣泛開展爭創學勞模示范活動,評選勞模式學習標兵、道德模范等,把學習道德模范貫穿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廣大學生都能找到合適的舞臺,彰顯自己的價值。
推進道德模范宣傳教育常態化建設,既要靠一個蘿卜一個坑式的融入,也要靠主題實踐活動來堅持。要以學習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實踐活動,如采取集中讀書、分組討論、撰寫體會、網絡微訪談等多種形式學習道德模范事跡,交流心得,加深體會。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園媒體,通過網絡、展板、條幅、人物采訪等形式,宣傳道德模范事跡,宣傳身邊的典型模范。通過“抓實踐”促進常態化,使“每天都要學習道德模范”成為廣大師生的自覺行動,讓道德模范在高校校園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雙管齊下,堅持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推進模式
學習道德模范,重在實踐,貴在堅持。要防止和克服“運動式”“理論式”的問題,要堅持在校內以教育活動為主,在校外以實踐活動為主的思路,在校內要把深入開展學習道德模范擺上各級學院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統一部署,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建設的總體安排,建立健全規章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學習道德模范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要加強統籌協調,加強工作指導,加強督促檢查,做到措施到位、責任到位、保障到位,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格局。搞好結合融合,把學習道德模范與主題教育結合起來,與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社團建設結合起來,使學習道德模范活動同其他工作相互融合、協調推進。
在校外可以組織內容豐富的學習道德模范活動,高校應根據自己學校的辦學特色組織校外實踐活動,師范類院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義務支教,理工類院校可以組織學生下工廠、進車間……讓學生們致力于道德模范奮斗的崗位體會真情付出,感受道德力量,在實踐中增強學生對道德模范的認可度。
總之,推進道德模范宣傳教育常態化建設既是尊重社會道德模范的表現,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扭轉道德滑坡,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舉措。高校作為主陣地要做好示范,要努力創新培養模式,適時推出模范典型,筑起高校道德模范學習網,為推進道德模范常態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半月談雜志社,2012.
[2]梁慧超.雷鋒精神與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J].道德與文明,2009(4).
[3]汪士華.增強高校榜樣教育實效性的思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7).
[4]王麗榮.從雷鋒精神的宣傳看榜樣教育的重要性[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3(6).
(責任編輯:李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