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高等教育管理、質量難題,學習和總結國外管理組織經驗,將我國高校管理工作介入標桿管理法,不僅提升了高校競爭能力和績效水平,也讓我國高校管理理念找到了合適的管理路徑。從回顧標桿管理起源,指定標桿管理目標開始層層遞進,分析高校學生工作標桿管理的意義及可行性,結合實際管理經驗,提出一系列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高校管理;學生工作;研究應用;工作標桿管理
學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和成效高低。如何借鑒融合先進的管理理念一直是高校工作團隊面臨的難題。作為企業管理方法之一的標桿管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證。不僅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也能完善學校管理水平。
一、標桿管理起源于應用
標桿管理是以一定的參照物為基點,以客體、主體、對象為核心,強調從實踐角度與對手進行競爭比較,從中獲取一定的動力和自身優化。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與完善,標桿管理獲得了巨大成功,已經得到各大高校的認同。作為能夠保證教育質量、改進管理水平的工具,教育部門制定并發布了一系列教育標桿管理聲明,對高等教育標桿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廣作用。
一般來說,標桿管理從計劃入手創建一個對比樹標,并通過收集相關信息來分析整合樹標,在行動上以樹標為主完成超越樹標的過程。九十年代初期,標桿管理已經在北美大學等知名院校普及推廣,在國際社會,學生工作管理介入標桿管理法備受矚目。在我國標桿管理上屬于新鮮事物,相關研究和吸收實踐工作還在初級階段。
二、學生工作標桿管理的意義及可行性分析
1.學生工作標桿管理的意義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始終圍繞招生、培養以及就業展開。但學生在校期間的日常活動往往受到忽視。不僅影響了人才培養,也影響了學校的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因此,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要克服當前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弊端。首先,標桿管理能有效定位學生工作。樹標就是根據學校自身的工作實際,樹立學生學習的標桿,鼓舞學生超越自我的意志。其次,完善學生自我評估能力。當學生有了榜樣,才能通過實踐尋求超越并定位自己。最后,標桿管理能提升學生的管理效率,激發學生管理活動創新。作為一種系統化管理方法,只有找到標桿背后的意義,才能實現最終超越目標,讓學生工作與高校管理并進。
2.學生工作標桿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作為公共部門,高校與企業一樣,其核心功能就是彰顯教育與學校的競爭能力,獲得一定的公眾評估審視空間。因此,標桿管理在學生工作管理中應用時完全具有可行性。我國高校管理介入標桿管理理念,除了意義上的論述外,也進行了一定的嘗試。如,學風建設以及學生工作管理等。在南京理工大學,標桿管理介入經濟管理學院后,對學生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足見標桿管理方式的優越性。
三、標桿管理的模式和思路
由于我國高校標桿管理實踐較少,因此,應遵循由內到外、自上而下的循序過程,從學生管理部門開始,逐步牽動整個學生工作管理。
1.優化標桿管理主題
選擇好的適合學生發展并樂于讓學生接受的主題,在實踐中學生的綜合接受能力優先考量。如,學生成就、質量資源以及學生適應能力等。
2.樹立標桿管理聯盟實現資源共享
標桿管理的先決條件就是樹標,沒有樹標,標桿管理就成了空談,因此,高校要創建客觀上真實存在的共享平臺,明確樹標的意義和方向。同時,建立有效的反饋評估網絡,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主體流程。由于高校學生工作與企業管理近似,所以,管理主體應該根據學生實際以實踐經驗為主。
3.在模式選擇上應采取不同模式,讓標桿管理適應學生自身特點和學習條件
根據高校管理環境,標桿來源可以分內部管理及跨學區型兩種。如,南京大學的主要標桿來源于學校內部或聯盟內部。標桿選擇可以分戰略型、操作型以及流程型三種。關乎學校建設、關乎學生管理工作長遠目標的為戰略型標桿;集中一點在關鍵環節并樹立典范的標桿為流程型標桿;通過樹標而明確最終工作目標、創造出更好業績水平的成為操作性標桿。
綜上所述,作為已經有幾十年實踐驗證的標桿管理法,在我國高校教育管理中尚處于嘗試性建立階段,學生工作管理需要在實踐中加以優化。作為學校的歷史使命,學生管理工作是人才培養的必要條件。探尋標桿管理是滿足學生需求、高校管理需求及社會需求的重要途徑,應引起一定的重視并積極推進。
參考文獻:
[1]白繼恩,韋玖靈.標桿管理: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它山之石[J].湖北社會科學,2009(07).
[2]張玉巖,張煒.高等教育標桿管理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復旦教育論壇,2008(06).
[3]黎紅.標桿管理方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J].經營管理者,2013(04).
作者簡介:顧杰,1985年2月出生,男,漢族,就職于江蘇省淮陰工學院,輔導員,助教,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