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共享開放的教育資源也蓬勃發展?!拔⒄n”的出現豐富了現代教育的學習形式,它給成人和學生的學習提高帶來了劃時代的變革。主要對微課及微課制作進行了粗淺論述,以期提高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從而促進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現代教育技術;微課;微課制作
在信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相繼刮起了一系列的“微”風: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音樂、微電影等,在這些“微”元素的促使下,“微課”也應運而生。微課是現代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它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我縣為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發展,于2014年對全縣300名骨干教師進行了微課制作培訓。我作為主講教師,把自己對微課的認識以及微課制作方法與愛好者交流之,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一、什么是微課
2011年下半年,微課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以及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從此,國內開始了微課的實踐嘗試。然而什么是微課,卻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筆者經過上網查資料并和我縣教研員一同討論總結得出:微,就是小、短,5~8分鐘為宜;課,是以學科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易混淆點、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過程演示、方法技巧等為講解內容;簡而言之,微課就是5~8分鐘的教學視頻。微課有兩個特點:(1)教學時間短: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因此,相對于傳統的40分鐘或45分鐘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2)教學內容少: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針對性強。“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相對于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
二、微課的作用
由于微課視頻內容少時間短,所以單個微課資源容量較小,一般在幾兆到十幾兆,視頻格式必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mp4、rm、wmv、flv等流媒體格式,如果教師把做好的微課教學視頻上傳到網上,發布到朋友圈,或和校迅通整合在一起,那么完全實現了家校溝通,學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筆記本、平板電腦、手機、MP4等終端設備上,完全實現了移動學習。對于學生來說,自主學習,先學后教,課前預習再也不是難事,課后復習或差漏補缺也變得輕松多了,根本不用上補習班或請家教了,什么不會的知識點、“攔路虎”,只要看網上的或老師用手機發來的相關微課教學視頻即可,就如查字典一樣方便;對于教師來說,由于學生提前預習做了功課,那么課堂上也變得輕松了,上課不再是“填鴨式”的滿堂灌了,而是真正能和學生一起探討,一起研究與所教內容更深層的知識,這樣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活動也就成為現實。
不僅如此,微課的出現也將改變的人們的學習方式,使成人利用零散的時間,時刻處處充電學習成為現實。特別是教師隊伍,通過不斷觀摩優秀微課課例,不斷反思和研究,從而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巨大改變,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正如薩爾曼·可汗所言:學習者在用微課學習時可以隨意地讓“我”暫停、重復、快進甚至把“我”PASS掉;可以讓每一個學習者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學習。
三、微課的制作
筆者通過研究省電教館評選出的優秀微課,有啟發也有思考,覺得好的微課應該是:教學設計是放在首位的,也就是說對教學內容的把握、目標的設定、學生情況的了解、策略的選擇、方法方式的把控比技術的使用更重要,技術使用得再好,把握不住教學的本質的話,那也只是擺設,只是個花架子,對學生學習不但沒有任何幫助,反而花里胡哨的形式把學生影響了,耽誤了學習者的學習時間也學不上本質的東西。有了好的教學設計加上恰當的技術做成好的微課作品,能讓學習者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感覺。不難看出恰當的技術對好的教學設計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至于選擇哪種技術合適,我個人覺得不用太多,要操作方便、省時,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我們在培訓老師們微課制作時,只講了簡單實用的兩種技術。
1.手機錄制加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制作微課
這是微課制作技術當中最簡單最方便也是讓老師們最容易上手的一種方法。只要準備好所要錄制課的內容、白紙、筆(彩色筆)、手機支架(或讓人拿著錄也行)和一部攝像像素高的智能手機即可,再找一個相對安靜的場所、一張課桌和一把坐椅。先把手機支架固定到課桌邊,再把手機固定到支架上,調整好攝像高度,把紙固定到手機可錄制的范圍內,那么老師便可以坐下來邊寫邊講邊錄了。特別要注意的是:手機要調為飛行模式(防止有電話打入);老師的頭不能太低,以防遮擋鏡頭;老師手上不能佩戴過多華麗的首飾,以免對學習者觀看時造成干擾。最后錄制完后,可以用Camtasia Studio軟件進行后期處理,把不必要的剪掉,加上片頭片尾在規定時間內,并保存成mp4、rm、wmv、flv等流媒體格式即可。
2.PPT軟件加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制作微課
這種方法比手機錄制雖較難,但由于教師都已有PPT做課件基礎,所以只要讓教師掌握如何用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把PPT課件錄成視頻并剪輯好即可。首先讓老師們把自己盡心準備做微課的教學設計做成優秀的PPT的課件,要注意PPT幻燈片不要太多。然后啟動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把耳麥與電腦主機連接,并在錄屏軟件環境下調好音量,同時設置電腦分辨率為1024*768,只要單擊錄屏軟件界面左上角的“錄制屏幕”按鈕,然后單擊紅色“rec”按鈕,倒計時3秒便可以開始錄制了,這時教師就像平時用PPT課件上課一樣,邊出示幻燈片邊講課,如果中間偶爾出錯、停頓也不用擔心,立刻重講一下或錄到最后再把出錯處重講錄一遍就行了,因為這在后期編輯中完全可以處理好。錄完后單擊“停止”按鈕,再單擊“保存并編輯”按鈕,保存成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格式文件后,返回到錄屏軟件主界面,這時候就可以編輯了,把不要的除掉,把出錯處剪掉,同時還可以根據需要加一些轉場、標注等效果,切記把視頻時間控制在5~8分鐘內,最后就可以單擊“生成并共享”按鈕了,按照生成向導一步步生成mp4、rm、wmv、flv等自己想要的流媒體格式。
以上是我對信息技術培訓中微課制作的初步探究,如有不當之處請專家學者們指正。衷心希望我國的微課教學發展的越來越好,并最終推動我國的教育事業快速前進。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5).
[2]胡鐵生.區域性優質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
[3]楊梁.試論中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程之觀察[J].文理導航,2013(21).
[4]鄧春蘭.談談微課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江西教師網鄧春蘭工作室,2013.
作者簡介:李成武,講師,就職于山西省靈石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