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子琴重奏、合奏教學的開展能使音樂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參與性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教學中需要循序漸進開展合奏活動,在合奏審美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積極參與充滿靈性的創作活動,從而在合作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音樂素質。
關鍵詞:電子琴合奏;樂感;樂理;想象力;創造力
千百年來,七音十二律以其無窮的變化組合,構成人類藝術世界一道道色彩斑斕的奇妙風景。當今,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已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離不開音樂的伴隨滋養。在種類繁多的樂器之林中,電子琴以其多樣化的音色、寬廣的音域、豐富多彩的自動伴奏等受到了受到廣大師生的推崇與青睞,電子琴學習也成為提高兒童綜合音樂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
隨著電子琴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各地涌現出大量琴童。然而,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與考級相關的曲目教學,忽視了電子琴合奏教學的開展。在筆者十余年的教學歷程中,深深感受到電子琴重奏、合奏教學的開展能使音樂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參與性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它是提高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一個重要手段,是開發電子琴演奏功能、盡展電子琴藝術魅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亦是令兒童對電子琴學習興趣倍增的一個有效方法。筆者認為,在電子琴合奏教學中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循序漸進開展合奏活動,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給予極大的關注,興趣愛好中蘊含著求知、探索的巨大活力與生機。初學琴的孩子對音樂王國中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此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并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授學生演奏技巧的同時還要注重傳授給學生相關的樂理知識,從而讓他們從被動學習逐步轉化為主動學習。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電子琴演奏基礎,并具備了一定的樂理知識時,合奏教學活動的開展就可謂水到渠成了。
在合奏教學活動的開展上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剛開始,從學生已有的和弦知識入手,通過一系列有趣的音樂游戲活動來豐富他們對和聲的感知。如,我組織學生玩“造和弦大樹”的活動,根據標準音,請學生依次聽辨出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七音。隨著音的逐步增加,指導學生不僅要聽辨音,還要注意聆聽和聲效果發生了什么變化。配合形象的圖片,學生感覺和聲效果就像大樹一樣越來越豐滿了。在這樣有趣的活動中,不僅對學生進行了練耳訓練,而且讓學生通過視聽直觀感受,形成和聲概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此基礎上,可以選擇一些較為簡單的二聲部重奏作品進行教學。此時,主要培養他們了解音程關系、初步形成音色搭配、音量控制方面的感覺。除了簡單樂曲的練習,還要在每次合奏訓練中加入打擊樂合奏內容,運用電子琴的碰鈴、鼓、三角鐵、鑼等音色,通過穿插一些由易到難節奏型的打擊樂譜來鍛煉他們對節奏的敏感性。
隨著學生演奏水平的提高,樂理知識的豐富,在合奏譜的選擇上難度也逐漸加大。此時,可根據聲部設置,分組教學。在分組學習的基礎上,強調合奏作品各聲部的力度、速度變化、樂句劃分等的要求,注重合奏作品整體的音響效果,讓學生在合奏活動中獲得越來越深刻的音樂體驗。如,在學習電子琴合奏曲《壯鄉的節日》時,我根據學生的彈奏水平按照樂曲聲部將學生分為4組,讓學生自主學習,每組學生自己設計指法,討論節奏進行并互相校對。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各聲部的難點部分加以指導。各聲部的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強烈的競爭心理,能積極主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有了分聲部練習良好的基礎,學生再嘗試合奏。教師提示學生突出旋律聲部,圍繞旋律聲部記譜,注意聆聽合奏的效果。實踐表明,合奏活動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使他們始終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電子琴學習活動之中。
當學生合奏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表現音樂的要求更加強烈時,教師在面向集體的教學中應注重個別,在合奏整體配合上要不斷要求高標準。可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比賽、演出等多種途徑增進其音樂綜合能力,在合奏學習中激發學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在合奏審美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
樂感是指對音樂美的感受和表現力。良好的音樂感受力可以幫助學生準確地領會教師的教學意圖,從而理解、把握作品,通過電子琴演奏表達自己的情感,賦予作品感染人心的力量。因此,良好的音樂感受和表現力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必須重視和提升的一種能力。在電子琴教學過程中,合奏活動不失為培養學生良好樂感的一個有效途徑。
在培養學生形成初級樂感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合奏活動中通過不同聲部的旋律表現以及打擊樂節奏訓練,體會出節拍中的強弱關系以及節奏重音所帶來的音響效果。如,三拍子強弱弱的特點;2/4拍與4/4拍所帶來的強弱循環規律;切分節奏中的切分音所帶來的特殊音響效果等。在合奏活動中,學生在彈奏作品的每一聲部時要學會聆聽其他聲部,最終到感受合奏的整體效果。通過這些活動,能逐步強化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充分感受到節拍、節奏產生的美感,在相互學習、比較與模仿中逐步掌握到音樂的規律。
隨著學生演奏技巧日趨成熟、樂理知識逐步豐富,此時,應積極培養學生中級階段的樂感。在合奏教學中,應指導學生不能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對技能技巧的掌握上,要學會感受作品旋律的變化、跌宕起伏;要學會觀察旋律線的運動規律,參考力度變化記號,找出它們向上或向下,變強或者變弱的發展趨勢。此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視唱與彈奏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歌唱、欣賞等途徑來領會樂曲旋律進行的動力、傾向、高潮、起伏,逐步將作品彈奏得富于歌唱性。而合奏作品中,主旋律聲部在其他聲部的烘托下,給人帶來強烈、鮮明的色彩。學生在處理主旋律聲部與其他聲部關系的過程中,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藝術內涵。通過一系列合奏中的審美活動,學生能主動感受到旋律的變化,體會作者的感情,從而有助于學生中級階段樂感的培養。
樂感的高級階段,指學生不僅能夠有效地感知音樂的起伏、變化,更重要的是能通過電子琴演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通過樂曲速度、力度及音調的變化,配合演奏者動作表情,從而表達內心情感的起伏。要到達這一高度,離不開樂理知識的沉淀與積累,也需要合奏審美活動的積極參與。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引導學生運用已有樂理知識分析樂譜,如動機、樂句、樂段等結構的形成,讓學生感受樂曲的調式、色彩、力度變化等,從中領會作曲家作品表現意圖。在彈奏過程中,我時常提醒學生要隨時隨地、全神貫注地傾聽自己所彈奏的音符在音質、音高上的變化,注意樂句表達的跳與連的對比,注意每個和弦連接的音響效果,在合奏活動中充分感受各個不同聲部之間旋律與和聲的進行,以及它們合在一起的效果。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樂理知識,又讓學生對音樂作品始終有著新鮮感,從而逐步學會生動的表現音樂作品。
電子琴合奏審美活動,更有助于學生高級樂感的培養。如,在教授合奏曲《壯鄉的節日》時,我配合圖片,在優美的樂聲中向學生講解樂曲的背景,渲染作品的內容與意境。通過視聽直觀感受,充分讓學生感受到樂曲的美。在接下來的欣賞活動中,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聆聽,注意主旋律和節奏的特點,感受樂曲在情緒、力度、速度以及音響層次上的變化。通過合奏審美活動,更能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知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從音樂中汲取精華、力量,產生心靈的共鳴,形成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在合奏活動中,能夠跟隨樂曲的主線,將自己的情感付諸于彈奏的一個個音符上,形成具有感染力的音樂表達,從而感動聽眾的心靈。在合奏審美活動中,我注意讓學生從多方面感受不同風格的樂曲所帶來的演奏效果,用統一、協調的動作來幫助學生表達情感,此外,還經常給學生欣賞一些中外經典的交響樂,拓展他們的知識面,使他們進一步提高鑒賞、辨識及表達的綜合音樂素質能力。
合奏審美活動,有效激發了學生良好音樂表現力的形成,而良好的樂感又給學生合奏的作品帶來蓬勃的生命力。
三、深入開展合奏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隨著電子琴合奏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學生頭腦中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音樂素材。如,他們能逐步理解作品樂句中的旋律走向;半終止與終止所帶來的音樂感覺;不同的節奏所要表達的音樂情緒(有的是清楚而明亮的,有的是興奮而歡快的,有的是緩慢而憂傷的……)。此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大量旋律進行的素材,幫助學生把握旋律進行中的特點及內在規律,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用肢體、語言、電子琴的節奏功能等來感受和表現不同的節奏。通過多種訓練,讓學生逐步學會富于藝術性的節奏表達。在節奏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引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他們在掌握了一定節奏的基礎上,創編節奏。教師還要不斷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因為在創作過程中必然要涉及對電子琴各種功能的了解和掌握,音色的組合、節奏的選擇、合奏曲排練的技巧以及配器、和聲等許多方面的知識。
當學生能根據音樂動機創作出一個樂句時,他們充分體會到了自我創造所帶來的喜悅與自豪的情感。這樣,通過教師耐心細致的指引,他們的創作逐步由樂句發展到樂段,再通過變奏等方法的運用發展到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
在電子琴合奏教學中我在指導學生彈奏合奏作品的同時,注重讓學生觀察并總結合奏作品的創作特點,從中學習、領會作者創編合奏譜方法。在合奏活動的每一階段,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讓他們通過小組活動,由易到難的合作創編并即興演奏短小合奏作品。如,在合奏創編教學活動中,先讓學生創作主旋律聲部,再請學生為主旋律聲部編配和弦。這一過程中,學生鞏固了樂理知識,學會運用良好的和弦進行。然后,再請學生根據主旋律及和弦的特點,創編合奏譜。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運用參照學過的合奏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副旋律聲部突出、強調主旋律聲部;通過和弦的不同織體形式烘托主旋律聲部;通過低音、休止自動和弦等不斷豐富合奏作品的表現形式,還可根據學生的創作水平不斷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為合奏作品做變奏等。當一首合奏作品雛形形成后,就像繪畫一樣,學生自主分配音色為其潤色,還要在實際演奏中使它變得立體、豐滿起來。在分聲部彈奏熟練后,學生開始嘗試合奏創作的作品,在演奏自己聲部的同時注意聆聽其他聲部,并根據實際音響效果,不斷完善創作的作品,爭取好的演奏效果。
隨著電子琴合奏活動的不斷深入開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也得到極大的發展。在創作過程中逐步做到多感官參與、多形式實踐,綜合運用、自主探究。教師不斷引導學生從學習中找出亮點,并結合原有音樂經驗大膽開展創編活動。這樣,通過讓學生主動探索、思考音樂知識之間的聯系,使音樂活動成為藝術化的生活體驗。合奏教學活動中充滿靈性的創作活動還需要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積極地參與、配合。在創作過程中,他們不僅能發現自己的不足,還會看到別人的優點,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四、培養寶貴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綜合音樂素質
當今社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種知識、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社會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很多情況下,單靠個人能力已很難處理一些錯綜復雜的問題。因而,擁有團隊合作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國際21世紀教學委員會也曾在一項報告中指出:“‘學會共處’是新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此處的“共處”即指人的“合作能力”,它是21世紀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備因素。而音樂教學特別是其中的器樂合奏教學活動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其合作能力的形成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電子琴合奏活動中,我首先從欣賞的角度讓學生明白合奏中的每一個聲部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它們交織在一起給我們帶來了美妙的音響效果。再根據學生的演奏水平分配聲部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感受到自己在合奏中的重要地位。在分組學習中,學生主要通過互相幫助來解決問題,通過教師的引導,他們明白,只有主旋律聲部、副旋律聲部、節奏織體及自動和弦等都完成好了,才有可能演繹出動人的合奏作品。這樣培養他們逐步形成集體榮譽感,從而能齊心協力彈好合奏作品。接下來,通過聲部間的平衡控制可以讓學生學會謙讓,逐漸配合默契,能在熟練彈奏自己聲部的同時去傾聽其他聲部的演奏,不斷尋求最佳合奏效果。因而,每一首合奏作品的完成,都是學生通過合作,共同努力完成的成果。通過合奏活動,學生形成了寶貴的合作意識,在相互學習中,不斷揚長避短,他們的綜合音樂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電子琴合奏活動以其獨特的魅力為我們的電子琴教學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電子琴自身的特點也在重奏與合奏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現今,宋慶齡基金會舉辦的全國少兒電子琴、數碼鋼琴大賽中也專門設立了合奏比賽項目,這對電子琴合奏教學起著有力的推動作用。相信在國家有關教育、學術機構的指導下,在眾多電子琴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電子琴重奏、合奏教學與演奏水平會不斷取得進步,對未來我國的多聲部音樂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胡新德.電子琴合奏名師指點[M].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2001.
[2]王葆棟,熊承敏.電子琴合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音樂教育,1998(04).
[3]鐘寧芳.電子琴教學中學生樂感培養的重要性分析[J].大眾文藝,2012(22).
[4]寧向文.電子琴重奏、合奏的教學訓練[J].小演奏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