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批判教育學認為,課程知識是統治階級的知識,由于課程知識能夠再生產其意識形態,傳播其文化,最終鞏固其地位,所以國家統治階級要對進入學校的課程知識進行嚴格篩選,其選擇的標準是要符合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最終選出來的知識都是代表統治階級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念的知識。
關鍵詞:課程知識;批判教育學;選擇
課程知識選擇包括課程知識與選擇兩個方面。只要談到課程知識選擇首先就會提及課程知識,課程知識即被納入學校課程中的知識,它是學校發揮其作用的重要載體,整個學校教育因其存在而存在,隨其發展而發展。課程知識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知識都能夠進入學校成為課程知識,課程知識的生成是一種主觀選擇的過程,這就涉及了選擇的問題,如果不是任何知識都可以成為課程知識,那到底哪些知識才有機會進入學校課程體系呢?下面我們就主要從課程知識是誰的知識、為什么要選擇、選擇的標準以及選擇哪些知識這四個方面逐一給出批判教育學派的回答。
一、課程知識是誰的知識
批判教育學者阿普爾提出“誰的知識最有價值”并在回答這一問題時,首先提到的就是學校里所教的和生產的是誰的知識,課程究竟代表的是誰的利益,這也就是我們這里的問題——課程知識是誰的知識?既然課程知識不是客觀中立、價值無涉的,那它到底是誰的知識?究竟代表誰的利益?在阿普爾眼中,課程知識是社會主流階層意識形態、價值觀念與權力的表現,是“官方知識”,是“法定文化”,是“合法性知識”。
英國教育社會學家麥克·揚(M.F.D.Young)在其著作《知識與控制》中闡明了學校課程知識的產生完全反映了“符號系統”所屬的權力分配與社會控制狀況,是某一階級或社會權勢集團實施社會控制的手段,因而課程知識的選擇融入了目的性因素。另外他還討論了不同社會以及意識形態背景下,社會權勢集團對知識選擇的立場。由此可以看出,在麥克·揚的眼中,課程知識是社會權勢集團的知識。
布爾迪厄認為,課程知識是一種文化資本,是一種象征符號性資源,是社會優勢階層獲取權威與增強支配性地位的途徑。社會優勢階層借助豐厚的文化資本一步步躍居頂層,形成一種新的權力分配。因此,課程知識始終代表主流階級的利益。
通過對阿普爾等人對課程知識是誰的知識的回答進行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批判教育學派認為課程知識是體現特定社會階級意志的,是統治階級的知識,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
二、為什么要選擇課程知識
1.課程知識能夠再生產其意識形態
課程知識是國家政治權力的一種反映,反映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并使這些意識形態不斷地生成與再生產。統治階級通過學校課程知識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通過意識形態“馴化”“加工”人,因此,批判教育學者認為課程知識選擇絕不是課程專家客觀地按照知識本身的價值進行選擇,而是按照國家意志選擇那些符合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知識,盡可能地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2.課程知識能夠傳播其文化
阿普爾說過,學校不僅“加工”知識而且也“加工”人。學校對知識進行的“加工”是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再生產,對人進行的“加工”則是統治階級文化的再生產。學校是傳播統治階級文化的主要機構,學校課程是傳播統治階級文化的主要載體,對課程知識進行的選擇與組織則是傳播統治階級文化的過程。
3.課程知識能夠鞏固其地位
統治階級在遵循“選擇性傳統”的前提下,對浩如煙海的知識進行有目的的選擇,最終選出那些符合其意識形態要求的知識作為課程知識。通過課程知識,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得到傳播,通過課程知識,社會公眾接受并內化為意識形態,最終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得到鞏固與延續。
三、課程知識的選擇標準
批判教育學者認為,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是現實中課程知識的選擇標準,凡是不符合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知識都被排除在課程之外。意識形態是一個政治概念,它總是與一定的價值觀念相聯系。我國著名學者吳永軍指出:“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作為社會規范的、合法的、全體成員必須遵從的意識形態出現的,它是引導課程專家選擇課程知識時法定的、唯一的意識形態,并且是課程知識選擇的首要標準。”在阿普爾眼中,“學校課程知識體系接納或排斥某些知識,通常服務于意識形態的目的。”因此他認為,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總是喜歡以其意識形態來選擇課程知識并使其合法化,從而控制學校知識,達到維護其利益的目的。
四、具體選擇哪些知識
作為合法性知識進入學校課程領域的知識主要是有兩種知識,即統治—事功型知識與本質—教養型知識。統治—事功型知識是人類控制自然、參與歷史與社會的一種人為過程的技術性的認知體系,它是在探索自然、歷史與社會過程中形成的,涉及真與假,涉及價值判斷,屬于實證性知識;本質—教養型知識只詢問世界的本質,涉及真與假,但不涉及社會現實中的法則,屬于形而上學的知識,它一方面為實證性知識提供基礎性預設,另一方面探究整體性世界意義與生命之本質的問題,屬于價值判斷的知識。在課程領域,這兩種知識就成為統治階級的首選,并得到這兩種知識類型的擁護者所追求。被選擇的知識是充斥著意識形態的知識,這樣社會大眾在潛移默化中被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控制。
參考文獻:
[1]麥克·揚.知識與控制[M].謝維和,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基礎教育課程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27-28.
[3]郝明君.知識與權力:課程作為政治文本之研究[D].西南大學,20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