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職高學生普遍的厭學情緒的影響,職高數學教學面臨諸多困難。結合多年的實踐,開展勵志教育,注重興趣培養,訓練數學思維,關注學習過程,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職高數學;厭學;勵志;興趣;思維;過程
職高數學教學面臨困境:學生普遍的厭學情緒,在數學學科上的表現更為突出。那么,如何幫助學生戰勝厭學情緒,走出職高數學教學的困境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我在這里做一深入探討。
一、開展勵志教育,戰勝厭學情緒
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有兩大方面:一是內因,指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包括知識基礎、學習情緒、意志力等智力與非智力因素;二是外因,指學生自己以外的諸多客觀因素,如家風、校風、班風、學風、教風等。在承認學生內因起決定作用的前提下,我們教師只能先從學生學習的外部因素方面去努力,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以幫助學生由外而內地反思自我、調整自我,最終改變自我。
多年來,利用擔任班主任的便利條件,我積極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對我的數學教學也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創建班級文化是前提和基礎,我的做法是:
1.確定班級口號、班級誓詞,每周一早讀前集體背兩遍。
2.開展“每周一歌”活動,通過勵志歌曲開展品德教育。
3.班主任寄語,寫到教室后的黑板上,每日一換。
4.教師墻壁勵志格言,每周一換。
5.學生每人一條座右銘,每月一換。
這里我重點說一下“每周一歌”活動。勵志歌曲如一縷陽光,照耀學生潮濕的心靈,喚醒他們沉睡的潛能。有許多的歌曲歌詞寫得非常貼近職高生的心理狀態,比如汪峰的《怒放的生命》:“曾經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經多少次折斷過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這正反應了學生中考失利,在灰心喪氣中又決心奮起的真實心理。旮旯樂隊的《追夢赤子心》:“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異曲同聲,唱出了職高生“長期被輕視,現在要從自卑中崛起”的心路歷程。五月天的《倔強》:“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告訴學生: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只有戰勝自我,才能走向成功。
二、教學生學習,先要重興趣培養
在數學教學中,我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習興趣。比如,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讓學生先不反感數學,再慢慢走進數學,愛上數學。我的方法是:
1.以數學家的故事、身邊的數學導入,調動學生的興趣。
2.簡化教材內容,化難為易,從學生的基礎抓起,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保持學生的興趣。
3.細化學習目標,并根據學情,分步實施,持續學生的興趣。
4.注重激勵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逐漸喜歡上數學課。
三、學數學知識,更訓練數學思維
職高生在校期間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在今后的工作中因為不常用,大部分都會忘記,而最終留下來的是什么?是數學的思維與能力。因此,我們在教給學生學數學知識的同時,更要訓練他們的數學思維。
在解決某個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只是知道了這個問題的結論,更多得到的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思維方式與方法。比如,從審題開始,就要引導學生準確理解題意,并由各個已知條件分別去聯想,如這個題目涉及哪些知識,選擇運用什么方法去解。有些題比如證明題,因為本身有明確結論,那么在引導學生分析時,要幫助他們多關注結論,以便“有的放矢”地去解答。
在做完習題后,無論是一道題還是一類型的題,要給學生一點時間去整理思維,總結解題方法,并分析這些方法的適用條件和局限性,并提醒學生這類習題容易走入的思維誤區,從而培養他們思維的全面性和批判性。
總結了解題方法還不算完,還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訓練,比如適度安排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的練習,從而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聚合性、靈活性和敏捷性。
四、重教法學法,更要重學習過程
很多教師對教法、學法做得研究多,這當然沒錯。而學生很多時候過多關注什么題型、用什么方法,但對為什么用這種方法,也就是這種方法的依據是什么卻不夠重視,這就導致一個結果:學生上課能夠聽懂,但并不能真正掌握。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很多學生都能夠熟練地運用正弦、余弦定理,但正弦、余弦定理是如何證明出來的,大多數學生都反應不過來。所以我們在教給學生數學定理、公式等結論時,更應強調這一結論是如何得出的,讓他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在開始講課時,先淡化結論,讓學生把知識的形成過程搞懂搞透,明確這個過程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最后,學生還會水到渠成地關注結論。
總之,職高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數學教學必須先關注學情及學生的情緒與心理,只有克服了厭學這一困難,才能逐漸深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他們學習數學知識,訓練數學思維,從而深深愛上數學課。
參考文獻:
朱麗.職業高中數學教學的幾個策略[J].職業,2011(32).
作者簡介:劉仙芳,女,生于1974年12月,大學本科,現就職于山西省襄汾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方向:職業高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