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嘗試教學模式為切入點,從健美操運動形體教學訓練的現狀成因、理念誤區以及優化思路等方面的訴求,結合相關統計數據進行了理論和實踐分析。發現嘗試教學模式下的健美操形體訓練現狀落后于項目對形體的迫切需求,形體優化訓練尚未起步和系統化。
關鍵詞:高師;健美操;形體優化
1.問題提出
嘗試教學模式就是指在“先試后教,先練后講”的特質下,促進教育思想轉變,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素質的綜合教學模式。
健美操的三大特征是健、力、美。其中形體訓練就是美的塑造,它貫穿三大特征始終。嘗試教學模式下的健美操課程教學根據自身的特點要求精講、精練,這就要求課堂的教學內容必須是優化和最有效的。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文以內江師范學院、樂山師范學院、綿陽師范學院、西昌學院、成都師范學院、西華師范大學、宜賓學院、四川師范大學等8所高師院校健美操形體教學現狀作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有關優化、嘗試教學和形體訓練的學術論文20余篇以及8所高師地方院校的相關教學資料。(2)專家訪談法:同8所院校健美操教師和資深專家進行交流,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3)邏輯分析法:結合大量的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比較、歸納和總結。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高師健美操形體教學現狀
3.1.1教學主體基礎的欠缺
從2000年到2013年,我們對四川省8所高師院校招錄新生學籍信息進行了調研和訪談。調查結果顯示:(1)8所院校在校學生均超過94%以上為農村和鄉鎮戶籍。(2)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接觸過形體以及舞蹈訓練的學生比例不到1%。(3)體考專項為健美操以及其他體育藝術項目的學生比例均沒有達到8%。由此分析可見,入校學生健美操項目形體素養極低,迫切需要在短時間內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
3.1.2課程結構相關內容的弱化
從8所高師健美操課程教學大綱的比較分析中發現:形體課程內容不夠明確,雜亂無章,形體部分安排太少。各高校形體教學的環節和內容隨意性很強,直接影響學生對形體課程的學習興趣。
3.1.3評價的缺失與固化
通過對形體教學內容的評價可以使教師了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諸多情況,對教師有一種監督和強化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評價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練習形體對健美操水平提升的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練習動機,更好地提高自身健美操水平。
3.2形體教學的誤區
3.2.1重外部形態表現,輕內涵修養
通過長期的形體訓練,使大部分學生改掉不良姿態,提高了控制姿態的能力,健美操技術也有了很大進步。但是這種精、氣、神僅停留在了課堂上,而沒有把它養成自身的習慣。說明形體課上只注重身體練習而忽略了精神層面的培養,因此就重點要求學生文化修養習慣的養成,做到靜下心,多閱讀,多思考。
3.2.2對其特征認識深度不夠
前面提到了形體訓練的特征有隱性、長效性和藝術性等。在日常的教學訓練中,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常常為了一次競賽或表演進行專門訓練,這些訓練也會隨著競賽表演的結束而結束,無法真正達到由內到外、由量變到質變的隱性、長效性和藝術性等特征的要求。
3.3嘗試教學模式下形體優化思路
健美操形體優化就是對健美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規劃,以系統、全面的觀點來考察和處理健美操教學過程的結構及其優化問題。
3.3.1改革健美操課程教學模式
嘗試教學模式的改革主要體現在:按照嘗試教學各環節實現課堂教學要多樣化,其中包括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教學語言表達的藝術性、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有機結合。
3.3.2優化教學組織與方法
在嘗試教學模式下,優化教學組織是教師指導,學生試教、觀摩、思考與學生練習相結合。(1)采用超前靈活嘗試模式,通過聯系溝通平臺培養學生主動進行課前的預習自覺性,讓學生“學會學習”。(2)通過課前教案制作和場地器材的準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3)通過課堂提問、錄像、掛圖、示范等形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優化教學方法就是把最有實效性的諸多重復教學教學方法進行提煉和組合,以達到最佳效果。
3.3.3優化考核與評價
嘗試教學模式下的主要策略是加強過程評價,把學生互評、養成教育評價和情商考核等部分融入整體評價中,并對引入的評價制訂詳細的細則,增加可操作性。
嘗試教學模式價值主要表現在“兩抓”“三看”,是否抓住了嘗試教學、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看到了參與面、練習面和開口面的增加。這就要求我們根據高師實際現狀,找到存在的若干問題,優化高師健美操課程教學各環節,以達到精講、精心組織和高效練習的目的,實現其價值。
參考文獻:
[1]邱學華,張良朋.嘗試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8.
[2]燕政.形體訓練在師范女生健美操教學中的重要性[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6).
[3]譚偉平,王斌.健美操形體優化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09.
基金項目:本文系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2012四川省教育廳專業
綜合改革項目(川教函【2012】182);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項目。
作者簡介:譚偉平,男,1968年出生,就職于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