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高中的學生文化基礎弱,學習能力低,學習習慣差,這就給職高物理教學帶來了諸多難題。怎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呢?
關鍵詞:職高物理;趣味;自主;評價;高效
職業高中生源受限,是不爭的事實。每年進入職高的學生都是在普通高中層層篩選后留下的。他們在初中時基礎就比較差,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不感興趣,自己覺得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對于像物理這樣枯燥無味的理論課程尤其討厭。
基于這樣的學情,職高物理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困難重重。怎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呢?我們教師必須從學情出發,研究學生,選取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只有以生為本,才能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課堂。
一、教學模式趣味化
有人戲稱我們的傳統教學在演奏四部曲:“趕鴨子”(把學生趕進課堂)—“填鴨子”(教師滿堂灌,學生似懂非懂)—“烤(考)鴨子”(頻繁考試,以分數評定優劣)—“板鴨子”(學生最終思維僵化,得不到長足發展)。
在新課改形勢下,物理教學的傳統模式有所改觀,很多教師的課堂安排得步驟清晰、井井有條:課前鋪墊—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完成實驗)—練習鞏固—完成作業—總結歸納。這種教學模式操作起來有板有眼,但時間久了會使學生感到呆板枯燥。
我們的物理課堂應該是充滿趣味性的課堂,對于職高學生尤其應該如此。如何做到讓課堂有趣?我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1.講科學家的故事
職高學生不是不愛鉆研枯燥的理論,而是在鉆研前必須有興趣的引導。只要感興趣,覺得有意思,就可以學進去,鉆進去。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比如講故事。但對職高學生來說,同樣一種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師的實踐操作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
有的教師以科學家的故事導入。學生只對新課導入部分感興趣,故事聽完了,這節課的任務就基本結束,至于老師之后講到的物理知識和原理,則不感興趣了。講故事與講物理課成了兩張皮。
有的教師在學習物理知識和理論過程中穿插故事。這種方法的效果比前一種稍好一些。但有些學生知道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習這些物理知識,才安排了一些故事。聽出了老師的用心后,又表現出無所謂的狀態,最終達不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我采用的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穿插物理知識和理論。這種方式給老師的備課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要將精心設計物理問題滲透到故事當中,讓學生在聽完故事后,不知不覺認可和接受了物理知識和理論。比如,通過講物理學家奧斯特的故事,讓學生知道了小磁針的轉動,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而這個力來自哪里?來自它上方的通電導線,然后得知是通電的導線產生了磁場,學生最終明白了電流磁效應的理論。
2.采用多媒體教學
職高學生形象思維較發達,而抽象思維方面稍欠缺。物理中的一些內容比如電磁學比較抽象,為了讓學生對本部分內容感興趣并且容易接受,我就借助多媒體課件,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一目了然。
還有,有些演示性的物理實驗,實驗過程中變化快,變化小,學生不易觀察。我就利用多媒體把變化的過程放慢,使學生更易于接受。
還可以利用實物教學,比如在講到日光燈的構造及工作原理時,就在課堂上給學生拆個燈管就近觀察和實驗,這種教學效果形象直觀,且給學生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二、學生學習自主化
許多職高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就被扣上“學困生”的帽子,文化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在學習方面很不自信。但我們教師應該看到其實他們的理解力和思維能力并不差,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所以,我們要相信學生,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并給他們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
比如,我經常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登臺講課。為了講好課,他們就必須提前鉆研教材,做練習題,這樣,講課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先被調動起來。而其他學生聽課的興趣也很高,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有時為了一個問題爭論得很熱烈。課堂氛圍到了這種狀態時,說明已經有很多學生真正參與了物理學習,真正思考過很多問題了。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其實已經在自覺學習、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了,而這恰恰就是我們在推行新課改的過程中所期待的。
三、測試評價多元化
目前職高常規的測試就是月考,對每次的月考成績老師都要對照分析,從分數上去評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在評價職高學生時,如果只以成績論英雄,那就大錯特錯了。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學生的身心健康、動手能力、專業技能更重要。因此,必須建立多元化的測評模式,而不僅僅是一張月考的試卷。
在我的物理學科中,學生的月考成績由幾部分組成,本次月考的成績占80%,日常的學習表現占20%,日常的學習表現包括上課是否專心聽記,課后作業是否認真完成,每次的實驗操作是否積極參與等。
我認為,職高物理教學要想教出實效,學生是關鍵因素。因此,我們教師必須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實情出發,課堂教學追求趣味化,學生學習盡量自主化,測試評價采取多元化,少抱怨學生,多尋求辦法,那么,打造高效的物理應該不在話下!
參考文獻:
潘榮成.高中物理自主探究性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0.
作者簡介:王林柱,男,生于1970年10月,本科,就職于山西省襄汾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方向:職業高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