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案例文字材料均為本人所有。
【案例背景】
本節課所選內容為Unit 5“Together We Are Stronger”的“reading and writing”,旨在讓學生知道成為良好的團隊合作者是職場必備的軟技能。該單元的warm up,reading,writing,real life skills 和further reading 都是緊扣主題,可為這堂課所使用。于是,我把整單元進行適當重組,以“導入—讀寫”為主要內容,融合real life skills和further reading,以職場中團隊合作能力作為重要軟實力為契機展開,圍繞團隊合作的典故成語、探討團隊合作的內涵,進行團隊合作能力測試、參與團隊合作游戲等組織教學,旨在營造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體驗什么是團隊合作的精神本質,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良好的團隊合作者,落實“做中學”的人本教育思想。然而,我自認為內容生動、設計巧妙的一堂課卻依然給我留下了不少遺憾。
【案例呈現】
教學片段
在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三步:第一步,用多媒體展示學生耳熟能詳的《西游記》和《三個和尚》的典故,引起學生對團隊合作話題討論的興趣,并利用句型進行詞匯的訓練和觀點的表達。第二步,讓學生展示他們課前預習時從網上搜到的與團隊合作相關的英語諺語。第三步,讓學生用一句話總結“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過渡到讀寫部分。第一步時學生憑借對兩個典故的理解和我給出的句型“In my opinion,I think_____ is a successful team,because_____.”順利地、正確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并意識到處處存在團隊合作,達到目標。
但是在讓學生展示他們從網上搜到的諺語時,卻沒我想象的那么順利。在教學設計時,我就在展示的方式上舉棋不定,是讓學生口述,還是讓學生寫到黑板上呢?口述可以節省時間,但其他學生可能不一定聽得懂;黑板板書更直觀些,一目了然,如果有不懂的我解釋起來也方便很多,但不足的地方是很耗時。考慮良久,決定還是要保證學生的理解,我選擇了讓學生板書,而且為了節約時間,我還規定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只寫兩句。但即便如此,學生寫字很慢,兩句話寫到完還是用了較長時間,而且還出現了我沒預想到的情況:有兩組寫了“Everybody hits a man who is down.”(墻倒眾人推)。我當時愣住了,這是有關“團結”的諺語嗎?還兩組都寫了。幸好在略作解釋后學生都認同這與“團結”無關。其實課后想想,展示學生的成果還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有實物投影儀是最好的,在沒有的情況下,也可以把學生的成果拍成照或輸入電腦用多媒體展示,這樣可以省時不少。
【案例評析】
一、課堂總結
(一)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課堂延伸
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
1.布置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在internet上查找相關teamwork的英文習語,并在課堂上展示成果,幫助他們成為學習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和主動探索者,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收集信息、查閱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把閱讀和表達結合起來。另外,這個活動還有利于把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文化背景的學習融合在一起。
2.以電視訪談節目的形式,由六位學生再現了課文內容,讓學生深刻理解“團隊合作”的意義及如何做到“團隊合作”。以此作為閱讀后的一個拓展和升華,把閱讀與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先進行有效地“輸入”,為進行有效地“輸出”打好基礎。
3.從導入部分的圖片展示后用一句話總結“teamwork”的重要性,到寫作前句型的歸納總結,再到總結時回答“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好的團隊合作者”,整堂課各個環節都有適當的升華和有效的“輸出”,體現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思想;同時,重點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表述個人觀點的能力。另外,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發表觀點,因而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
(二)以方法為載體,注重課堂效率
本節課中,我主要使用了下列幾種教學方法:
1.任務教學法
現代教育者認為,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必須使其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因此,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形式多樣的任務,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學習。
2.激趣法
在導入部分通過PPT課件播放不同圖片,幫助學生從生活現象中認識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通過團隊合作能力測試,激發學生養成合作精神的興趣和愿望,使學生快速進入下個環節的學習。
3.小組合作學習法
以六人為一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實現人人參與學習,個個互動補充,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尋找在探究中的樂趣。
二、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避免教學手段使用僵硬化
用課件上課使課上不能出現“變數”,必須按部就班地按照預設的步驟走到完,不能根據課上情況進行取舍或調整順序。比如說這堂課中習語的展示,在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成果后,我已經沒有必要再補充,但是已經做在課件里了,不得不展示。
(二)避免教學內容設置表面化
本節課課文難度不大,易于學生理解,但活動較多。一是為了能用多次小組合作讓學生通過實踐感知“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二是想把好的活動、好的點子都用到課上,使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都得到鍛煉。
(三)避免教學過程實施功利化
語篇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注重向學生傳授各方面的知識,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具體說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不能僅僅滿足于對教材中語言難點的分析和訓練,而要善于挖掘教材中那些含有民族文化背景知識和社會內容的語言現象,并結合這些語言現象,廣泛地向學生傳授文化、語用、認知、文體等方面的知識。
總之,這堂課的“遺憾”告訴我:預設重要,課上的生成更重要。我要選擇最佳方式組織好各個環節的活動,課前的“計劃”應當服務于課上的“變化”,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我要繼續這堂課的“優點”,讓以后的教學少些“遺憾”。
參考文獻:
一沁.中式英語PK標準英語[J].瘋狂英語:中學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