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課程,語文教育是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載體。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包括語文教學中的文化知識和文化精神,它滲透在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素養;獨特感受;感染熏陶
眾所周知,語文是有著豐富人文內涵的課程,語文教育有著強烈的人文色彩,是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載體。因此,語文教學在培養人文素養和弘揚人類優秀精神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當前我國人文素養教育的現狀
學校是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場所。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仍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長期分離,在強烈的功利主義影響下,學校只注重書本知識、應試技能等相關考試內容的灌輸,忽視了人文素養的培育,從而出現部分學生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現象,既不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同時也與國家素質教育的方針背道而馳。
二、人文素養的涵義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識以及由這些知識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內化在人身上所表現出的氣質和修養,主要表現為一個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準、心理素質、思維方式、人際交往、情感取向及人生觀、價值觀等個性品格,它是歷史中形成和發展的由人類優秀文化積淀凝聚而成的一種內化于主體的精神品格,它在宏觀方面匯聚于民族精神之中,在微觀方面體現在人的氣質和價值判斷之中。所以說,人文素養的培養既是滿足個體發展過程中物質與精神的客觀要求,也是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歷史上,一些建樹卓越的科學家,他們對人類的貢獻,不僅在科學本身,還在于他們偉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貴的品格,而后者正是人們所說的人文素養。
三、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
人文素養提升包括陶冶學生人格和發展學生個性兩個方面。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包括語文教學中的文化知識和文化精神,它滲透在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教育中的人文性有明確的闡述:語文教育在促使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掌握語言運用規范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充實文化底蘊,培養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從而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以下方法比較實用。
1.任課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人文素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教學主體,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人文知識。人文知識是教師人文素養的基本因素,具有陶冶身心、怡養性情和關愛社會的作用。教師的人文知識不但影響其個人的精神建構,同時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建構也有積極影響。教師諳熟諸子百家,通曉天文地理,形成對自己、對生命、對生活、對社會的獨特理解與感悟,由此教師在備課時可以獨辟蹊徑、獨抒己見,在課堂上左右逢源、縱橫捭闔、如魚得水,引導啟發學生深入思考體驗,用自己淵博的學識和高超的技藝來贏得學生的認同和模仿,得到學生的尊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既提升了教學質量,又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2.深化課程改革,創新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形勢,因勢利導,用人文觀點正解教材,運用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把人文素養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具體做法有:
(1)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新教材反復突出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主的德育目標,而語文的教學重點也就是以“讀”為載體,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和領略作者的內心世界和人文情懷。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鮮明的人文特色,是人文精神的最佳載體。如莫言的《賣白菜》、林清玄的《好雪片片》等,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文章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通過長期的積淀和感染,從而使學生有意無意地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進而培養起學生的人文素養。
(2)重視課堂上師生的互動,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在語文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提倡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圍繞重點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只有學生能動地、自主地去體驗,去認識事物,并獲得自己的感悟,形成自己的獨特體驗,我們才可以說,教材中人文素養的因素對學生產生了影響。在教學中,我常依據學生的想法,提出一些問題,促使學生仔細感悟和揣摩,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熏陶。
(3)開展多樣化的語文活動
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體現,所以,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新課程方案,開拓具有人文色彩的課程。可根據自己的特長,利用選修課程的拓展性,以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為基礎,對學生進行人文基本訓練。如書法、名著誦讀、文學鑒賞等,或側重于情感熏陶,或側重于健康人格的培養,或側重于審美情趣的引導,要利用課程的實踐性原則,積極開展讀書、演講、辯論、參觀等活動,將感恩、誠信、責任等理念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學習各民族的優秀文化,營造學習的人文氛圍,使我們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4)利用好作文教學這一機會
寫作是一種綜合性的語文學習創新活動。寫作的過程,實質上是學生人文綜合素養的表述過程,從寫作中往往能折射出學生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審美情趣、個性風格。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倡導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事,體現一個真實的自我,讓學生在真實中,學會互相欣賞,互相寬容。
總之,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宏大的課題,是關系到我們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作為培養我們民族未來的教師、學校、教育界,對此要有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方智范.語文教育與文學素養[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