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教育”理論是中國現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實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必須盡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鮮血液、新鮮內涵。課堂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掌握,而要建構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將與課堂教學有關的課外知識補充進來,把思想教育的內容滲透進去,才能最終達到培德育才的目的。
關鍵詞:生活教育;課堂教學;多元化
“生活教育”是中國現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內涵是: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課堂既是一種教育方式,又是一種生活方式,既是用生活來教育,又是給生活以教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滿足向前、向上的生活需要。因此,課堂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掌握,而要建構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將與課堂教學有關的課外知識補充進來,把思想教育的內容滲透進去,最終達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的目的。
《商標》一課是商標法的一個重要內容,對整個商標法的學習起到引領作用,為了上好這節課,我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來構建課堂教學內容的多元化。
一、以教材知識為基礎
本節課教材內容有三個:商標的概念、商標的特征和屬性、與商標相關的幾個概念。教材的三個內容是基礎,本節課主要圍繞它們展開,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補充課外知識并進行思想教育滲透。
二、以課外知識做補充
圍繞教材內容,進行課外知識補充,以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增大課堂的信息量,提高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主要補充內容有新聞、常見商標、商標搶注、廣告語、無錫中華老字號、英語等知識。
1.新聞知識。以“莫言醉”商標作為導入新課的開篇,并由該商標聯系到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莫言以及諾貝爾人物簡介。
2.常見商標。在理解商標概念的基礎上,多媒體圖片展示常見的商標,如食品、家電、汽車等。
3.商標搶注。國際國內的“職業注標人”“商標倒爺”搶注我國的知名商標,給我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幫助學生樹立保護商標的意識。
4.廣告語。在講解商標與廣告的區別時,引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無錫是個好地方”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并引導學生從廣告詞中學習知識。
5.英語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插入英語口語、詞匯等,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英語知識來表達思想。例如,用“trademark” 代替課中間多次出現的商標一詞,舉例中國經濟體在世界上的排名時用“No.2”等等。
三、以思想教育做滲透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追求積極和健康的人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的滲透是非常重要的。
1.思考意識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去思考很重要,而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思考意識更重要。在引用“莫言醉”商標后,總結該商標持有人因為“思考”才有了這一創意,然后強調“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鼓勵學生敢于思考、勇于思考、勤于思考。
2.實踐意識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動員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舉例,如生活中常見的商標、廣告語、無錫中華老字號等,進而說明實踐和創新的重要性,闡釋“心動不如行動”的道理。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需要青年學生具有實踐和創新精神的精英人才。
3.質量意識教育。在講解商標的價值時,有一個重要的詞匯:商譽。展示一些商標,講解因質量問題所導致的一個民族品牌的覆亡。從而引導學生思考:中國的自主品牌要走向世界,中國制造要向中國智造轉化,以質取勝是必經之路。
4.德才意識培養。在學習商譽這一概念時,在了解一些商標、商標背后的故事的基礎上,提出德才論。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鼓勵學生爭做有益于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德才兼備的人。
5.憂患意識培養。對莫言獲得亞洲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褒獎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一些民族品牌消亡的惋惜激起學生的憂患意識,進而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現實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實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小而言之,為學生的終身受益負責,為學生的將來負責;大而言之,為國家、民族的未來負責。培養有理想、有創新的青少年一代,離不開課堂教學這一必經手段,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來引領課堂的多元化建構,則是實現生活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周德藩.走近陶行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8.
[2]沈德鑫.陶行知教育思想讀本[M].甘肅文化出版社,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