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思想
通過思維導圖,將Flash在學業水平測試中出現的考點涵蓋其中,引領學生回顧梳理考點,通過投票環節統計學生存在困惑較多的知識點,教師對此著重進行點撥講解。在自主實踐環節,將學習任務分解為基礎題與提高題,基礎部分注重Flash知識點的滲透,突出重點,設置提高題來滿足操作能力較強學生的技術能力提升。通過交流提高環節對學生存在的典型錯誤操作進行分析,突破難點。教師利用自制的復習網站,支持整個教學環節。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任務為主線”的教學理念。
二、教學內容分析
“動畫素材”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多媒體技術應用》第三章《媒體的采集與制作》第5節的內容二維動畫的制作。在學業水平測試中屬C等應用要求,要求學生在領會的基礎上,熟練應用技術進行信息的處理,綜合運用技術知識和操作方解決實際問題。
三、學生分析
本節內容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本階段學生進入第二輪復習,并進行過一次模擬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學生在Flash操作題部分失分較多,并且對閱讀動畫腳本完成動畫這種題型比較陌生,不知從何下手,找不到解題的竅門,往往花了大量時間做題,卻得不到高分,效率低下。所以教師需用一些典型例子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高學生在Flash操作部分的得分。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讀懂Flash動畫腳本,能圈出腳本中出現的對象、時間、動作關鍵詞。
(2)能根據動畫腳本發現作品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能用正確方法解決。
2.過程與方法
按“憶→梳→構”方式進行復習,以思維導圖導入,學生對Flash知識點進行梳理復習,老師針對學生疑問較多的知識點進行點撥講解。由學生對作品進行分析,發現問題,通過實踐操作解決問題,促進知識內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用一個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看動畫腳本,對照腳本發現作品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分析問題的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Flash動畫腳本,能用正確方法解決作品存在的問題。
難點:根據動畫腳本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六、教學策略
1.教學線索
化零為整呈現思維導圖—火眼金睛發現作品問題—自主實踐解決問題—作品點評,總結問題—練習測試,檢驗復習效果。
2.學習線索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七、教學準備
課前下發Flash思維導圖紙質稿,方便學生課堂上做筆記。教師準備好課件,運行教學網站,確保系統運行正常,將網站快捷方式通過發送端傳送到學生機上。
1.自主實踐(15分鐘)
學生完成練習。
要求:(1)基礎任務為必做題。
(2)拓展任務為選做題。
基礎任務:
(1)發現“load”場景中“女孩”突然出現在舞臺左側,解決這個問題。
(2)發現“load”場景文字動畫沒有實現由小變大、由淡變濃的效果,修正這個現象。
(3)發現“load”場景中沒有樹木動畫,請修正這個現象。
(4)發現進入“main”場景,背景音樂仍在播放,請修改使之符合腳本要求。
(5)單擊“main”場景“退出”按鈕,發現無法關閉動畫,請查找原因加以改正。
(6)發現“main”場景的“鳥”動畫中,其中一只時隱時現,修正這個現象。
(7)發現“main”場景中“撐傘的人”動畫重復從左往右運動,修改相關元件,使得人物移動一次后停留在舞臺右側。
拓展任務:
用聲音處理軟件處理學生文件中的“bg.mp3”聲音,保留該聲音從第10秒到30秒的聲音信息,并將處理后的聲音用“bg2.mp3”命名,用該文件替換load場景中原有的背景音樂。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實際的做題發現知識漏洞。本部分為基礎與拓展,學生必須完成基礎任務,能力強的學生繼續完成拓展任務。
2.交流提高(4分鐘)
選取有代表性的幾位學生的作品,結合Flash知識點進行點評分析。
設計意圖:從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應用水平以及創作意識方面,通過點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解決在學習中碰到的問題。
3.練習測試(1分鐘)
學生完成4道選擇題,教師對錯誤超過10%的題目進行講解。
設計意圖:4道選擇題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網站直接統計學生每題每個選項的選擇情況,教師能針對性地對學生錯誤較多的知識點再進行點撥,以此深化鞏固復習。
八、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堂市級公開課,以知識再現—習題(任務)檢測—能力概況—提升練習為主線進行復習,并且復習網站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充分體現與學生的互動,學生將困惑點、發現的問題通過表單向教師反饋。本節課的不足點是總結環節缺少系統的提煉概括,如能在同類問題中用哪種方法解決這方面做些概括點撥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