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地理教學的基本理念:培養未來公民的地理素養。作為高中地理老師,如何培養高中生的地理素養呢?從動手畫圖、借助多媒體、聯系當地實際地理環境等三方面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新課程;學生;地理素養
高中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且高中生的心智水平已接近成人,學習方法不再單一的死記硬背。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因材施教,抓住高中生的身心特點,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正確分析地理現象、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一、動手畫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興趣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許多知識點理論性很強、很抽象,需要學生借助圖示等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象力。因此,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圖示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動手畫圖,學會看圖、畫圖、用圖,這樣才會使地理課具有實際性意義。例如,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這一課時,學習熱力環流形成的具體過程及其原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小組合作閱讀課本,然后試著畫圖表現出其形成的過程。這樣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各抒己見。之后我并沒有講解自己課前準備好的圖示,而是讓小組代表來講解。再根據講解我指出其中的優點和不足,高中生的心理漸漸成熟,勇于表現自己也是其特征之一,因此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敢于表現自己,結果就是學生既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又掌握了相關知識。學生畫圖的過程就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需要把語言等抽象性的東西表現出來,需要把相關信息聯系起來,畫出示意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借助多媒體,多角度帶動學生情緒,豐富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現已成為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教學打破了普通教學的單一性,豐富了教學內容,圖、文、聲、像并茂,可以從視覺、聽覺等多角度帶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地理是一門與大自然、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最息息相關的學科,關于自然界的科普電子影像數不勝數,教師可以從中選擇適當的視頻或動畫資料,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相關內容,也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地理選修五《中國的地質災害》時,我們國家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之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教師在講解地震時,可以選一個經典的關于地震是如何形成的科普動畫視頻,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直觀地學習地震形成的原因。另外,可以播放相關的地震類的電影或影像資料,通過影像資料,教師向學生指出地震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當我們遇到地震時,應該怎樣做?不能怎樣做?如何保護好自己?通過多媒體教學,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借此講解影響地震形成的因素。視頻動畫生動的呈現比起教師的講述更加深入人心,學生更易理解,它能將地震形成的過程、因素、對生活帶來的影響、地震來臨時應該怎么做等一系列內容都向學生表達出來。結合多媒體教學,教師的講解不再平淡,更加具體生動,學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識。
三、聯系當地地理環境教學,體驗教學,培養地理素養
人類擁有的情感很多,當然包括濃濃的家鄉情結,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所生活的土地而驕傲。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家鄉情結,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教學,這樣使學生能夠帶著強烈的情感去學習,更能集中精力學習,易于理解所學知識點。例如,教師在進行地理復習時,可以用學生生活的土地“寧夏石嘴山市”作為教學案例,教師帶領學生分析總結石嘴山市的自然環境特征,包括:氣候環境特征、地形地貌特征、水文特征;石嘴山市的自然資源,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等等。不僅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即分析形成此自然環境、此地形地貌的原因,以及在這種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中,產出的豐富自然資源,我們應該如何好好利用?怎樣保護自然環境?等等問題。學生對于自己生活的土地,都會帶著特殊的情緒來學習,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通過對一個地區的分析總結學習,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理清思路,在腦海中形成地理學習框架,而不是盲目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又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分析一下自己生活的城市屬于什么型的工業以及原因是什么,對自己城市的工廠地理位置的選擇有什么看法,會不會污染環境,應該選擇在什么城市的位置更合適等等。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認真做一份城市規劃。這樣的教學,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靈活應用。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對知識點理解的基礎上輕松學習。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注重學生成績是一方面,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使學生真正感覺到學習地理是有趣的、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吳向忠.新課程背景下培養學生地理素養的思考[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