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鄉鎮的優秀傳統文化值得發揚光大,借助創建活動同時研究長效機制不失為好的對策。加大自我宣傳,可以激發傳承的熱情;加強詩詞教學,可以培養詩詞新人;開展詩詞活動,可以推進傳承的普及。
關鍵詞:創建;宣傳;詩教;普及
臨澤鎮位于高郵市東北高寶興三縣市交界處,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鎮,現已是揚州市重點中心鎮、全國重點鎮。近年來,為提升臨澤的文化品位,進一步弘揚詩詞傳統文化,加快詩香古鎮建設,鎮黨委、政府決定在全鎮大力開展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活動,我們還專門申報省級課題進行專題研究。
一、宣傳歷史,古鎮臨澤再聞詩香
古鎮臨澤自古是詩鄉。千百年來,人們重文崇教,尊儒奉詩,在詩詞文化的發展上一脈相承。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群眾性詩詞創作活動方興未艾、蓬勃興起。1990年初,由我鎮顏仁禧、張德勤等5人有感于明朝臨澤12位老人同結蓮社,發起成立了“菱川詩社”,并創詩刊《菱川吟草》,他們從手刻鋼板的時代發展而來,至今已堅持了20余年。臨澤不僅古代詩詞大家輩出,現在也有盛維年等10人入選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還有馮白平等11人出版了個人詩詞集。對此,我們利用會議、報道等各種途徑進行宣傳,激發廣大詩詞愛好者身處詩鄉的自豪感和鑒賞、創作熱情。
二、注重詩教,校園處處詩花綻放
我鎮川青小學“蘆花少兒詩社”,創辦于1991年10月30日。詩社采取“自愿參加,集體輔導,讀寫結合,自由創作,定期評價”的方法進行活動,組織社員實地采風、搞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實踐,閱讀中外名著,進行文學鑒賞,旨在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寫作水平。詩社定期出刊《蘆花少兒詩選》,中華詩詞學會原會長孫軼青先生親自題字并題寫刊名。
我們十分重視詩教進校園這一普及性、基礎性工作,正常指導川青小學詩社的良性發展,經常邀請市文聯、教育局、文化局、盂城詩社及鎮菱川詩社領導、專家、學者授課,講習詩詞創作,傳授詩詞寫作技巧,觀看詩歌教學片,進一步提高了師生習詩作詞本領,推動了詩社發展和詩教工作。詩教活動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00年被中華詩詞學會評為全國詩教先進單位,2001年被江蘇省詩詞協會評為江蘇省少兒詩歌創作實驗基地,連續三年被省詩詞協會、省教育學會評為“江蘇省詩教先進單位”,2011年被揚州市教育局評為“揚州百佳社團”。近3年來,有100余首兒童詩歌在《中國童詩》等全國30多家青少年報刊、成人刊物上發表。
我鎮臨澤實驗小學七色風文學社成立于2004年秋季。文學社以“讀好書、寫生活、抒真情”為目標,引導社員們廣泛閱讀、觀察生活,勤奮寫作。近年來,我們指導文學社又嘗試指導社員學寫少兒詩,社員興趣盎然,成果頗豐。2004年,全國“成長杯”征文榮獲文學社一等獎;2005~2007年,全國小學生讀寫大賽年年獲獎;2009年,《快樂作文與閱讀》雜志專版介紹“七色風”文學社;每年,社員們在各級報刊發表各類作品達數十篇。
三、強化領導,全面推進“詩詞六進”
1.成立領導小組,出臺實施意見
我們十分重視爭取鎮黨委、政府的支持。鎮黨委、政府成立了領導小組。鎮黨委同時確立了主攻方向即創建中華詩詞之鄉的發展思路,將創建詩詞之鄉納入黨委政府工作議事日程,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創建規劃,創建目標,落實創建任務。
同時,根據中華詩詞學會關于“詩詞之鄉”的創建標準,我鎮結合自身實際出臺了創建“江蘇省詩詞之鄉”的實施意見,明確創建工作內容,要求有組織、有計劃、有分工、有經費,扎實推進“江蘇省詩詞之鄉”的創建。
2.成立詩詞學會,搭建交流平臺
鎮內原有菱川詩社、蘆花少兒詩社、七色風文學社等詩社組織。為了加大組織力度,更好地推動創建工作,我們牽頭整合各方資源,建議鎮黨委、政府搭建更高的詩詞文化平臺,使詩詞愛好者擁有自己的組織。在充分尊重各會員意愿的基礎上,我們對會員進行重新登記,并于2012年6月25日成立了臨澤鎮詩詞學會。
為扎實推進“江蘇省詩詞之鄉”的創建,也為了詩詞愛好者有一個更好的交流平臺,臨澤鎮詩詞學會自成立以來,已出刊《臨澤詩詞》兩期,并在辦刊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子欄目。第三期《臨澤詩詞》出刊工作正在籌劃之中。
3.豐富詩詞活動,推進“詩詞六進”
在鎮黨委宣傳的支持下,我們經常組織詩詞學會成員到社區、走村莊、進企業、看景點進行采風活動,并創作相關詩詞。我們還將“詩詞六進”作為重要抓手,目前詩詞文化在我鎮已是遍地開花。鎮政府政務公開欄每期都有詩詞專欄,學校有詩墻、詩碑,菱川休閑廣場、臨川河風光帶有充滿詩意的綠化點綴點,機關單位、企業、社區也結合各自實際,因地制宜,利用現有的報欄、內刊、墻報、網絡等陣地,宣傳詩詞文化,積極開展詩詞創作評賞活動,用詩化環境教育人、熏陶人、影響人,營造了良好的詩化環境。
千年的歷史積淀,臨澤以其特定的地理、人文環境和歷史淵源,孕育了在中華詩詞文化中呈放異彩的奇葩。我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中華詩詞之鄉”的愿望必將成為現實,也必將為臨澤描繪融合發展、創新發展、特色發展的新藍圖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沈琦敏.感受古風雅韻 提升文化底蘊:詩文拓展點滴談[J].吉林教育,2010(12).
作者簡介:楊彩春,男,1966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高郵市臨澤社區教育中心,研究方向:社區教育個性化、特色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