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本質(zhì)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人的全面發(fā)展呼喚人格教育走進語文課堂。作為新時期的中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越來越重視人文主義精神與教學的結合,不斷提高這方面的意識,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學生。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格教育;活動
所謂“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教育的本質(zhì)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人的全面發(fā)展呼喚人格教育走進語文課堂。作為新時期的中職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越來越重視人文主義精神與教學的結合,不斷提高這方面的意識,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貫穿人格教育,就是“讓學生了解漢語漢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和文化,體驗漢語漢字表達出來的作者的獨特感受和凝聚的民族感情;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健康的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切實把學生作為有情感、有理智、有發(fā)展?jié)撃艿纳w,使語文學習真正關注學生自身的成長過程,進而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動力,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那么,怎樣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格教育呢?
一、塑造教師的人格魅力
以教師的魅力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是最高超的藝術,教師的魅力是影響學生最燦爛的陽光。在心理品質(zhì)方面,語文教師要樂觀向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具有頑強的意志;在教育觀念方面,語文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終身學習”、“豁達的語文觀”等思想;在學習品質(zhì)方面,語文教師要有過硬的教學本領,嚴于教學,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和提升教師自身的神奇魅力,引發(fā)學生的語文興趣,從而促進學生人格魅力的塑造。
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向教學的過程,教師要營造公平公正、活力四射的課堂氛圍,采用合作教學的方式,在互教互學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把閱讀感受課文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不能站在學生前面,努力把學生引到教師事前設計好的圈套中去,用理性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站在后方,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產(chǎn)生與作者感情的撞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如,學習《項鏈》一文,一個重要的學習目標是學生通過人物的心理、語言、行動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路瓦栽夫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她的虛榮心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在教學時,要得到答案主要側重于學生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反復閱讀其中的幾個片段,讓學生在朗讀中自己去體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在其間,學生分析、討論,各抒己見,老師只對學生的回答作簡單的評析與適度的指導,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最大限度地挖掘語文學科的潛能
中學語文教學不僅僅只是讓學生閱讀、累積、解讀和使用語文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從感性層次上升到理性層次,并以此提高個人文化素質(zhì),使人格得到升華,這些都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內(nèi)在潛能。教師要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精華,并利用豐富的語文資源以及優(yōu)秀的文學人物等,滋潤學生的心田,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和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如,學習《情人節(jié)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理解愛情的偉大和神圣,要謹慎對待;學習《像山那樣思考》意識到聆聽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
四、把人格教育延續(xù)到課外活動中
人文精神的形成與發(fā)展需要一個較長的積累過程,不是說學生讀過幾部文學作品,或者在課堂中接受了一些文學賞析教育就可以實現(xiàn)的。語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不能僅僅只是停留在課堂上,更應該延續(xù)到課外活動中。教師應多采用一些課外方式指導學生,并為學生的人格實踐創(chuàng)造機會。
首先拓寬閱讀面,教師要將眼光由書本知識逐步拓展到教材以外的部分,使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和學習興趣,并且在內(nèi)心中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人文精神,從而實現(xiàn)自我的突破以及精神層次的進一步提升。引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古今中外文學作品,讓學生與文本中的人物“見面”,讓文中的畫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的頭腦中活起來,使之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從而掀起學生思想感情的波瀾,使學生隨著作者的感情變化受到感染,產(chǎn)生共鳴,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更好地確立自己的志向和奮斗目標,并學會不斷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標。
其次通過生活實踐,把從文學作品中培養(yǎng)出的抽象情感力量,內(nèi)化為實實在在的信念和行為方式,從而進一步形成穩(wěn)定的性格特征。我所帶班級的學生參加了學校的關愛志愿隊,他們把感恩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堅持利用節(jié)假日或課余時間去空巢老人家中提供志愿服務,幫老人打掃家、陪老人聊天、推老人逛公園等,并且堅持記活動日記,把自己的心得、收獲、不足都記錄下來,通過厚厚的日記本,我感受到了同學們的美好心靈,也看到了他們的成長。
總之,在現(xiàn)代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有努力塑造人格魅力的責任。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挖掘文學作品中隱含著的智慧和人性光芒,結合語文學科特有的人文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特點,為學生的人格發(fā)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肖彥黎.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人格教育策略.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上旬,2013(05).